首页 > 女性 > 奢华 > 莫泊桑《项链》:漂亮女人葬送十年青春,欲望枷锁下,该如何救赎

莫泊桑《项链》:漂亮女人葬送十年青春,欲望枷锁下,该如何救赎

《项链》是莫泊桑1884年创作的经典短篇小说,以项链为主线,为读者展示了书中人物的心理和行为,简洁的语言深刻生动,刻画了女主人公玛蒂尔德的形象。

出生在小职员家庭的玛蒂尔德,因为长得漂亮,自然有天生的优越感。本以为自己的长相,配得上荣华富贵的她,却命运弄人的嫁给了一个普通的小科员罗瓦赛尔。

生活的拮据让她对财富和名望愈加渴望,欲望让她愈加痛苦,她总是向往着高贵的礼服,富丽堂皇的住宅,还有那些上层人士们奢靡的生活。她的丈夫非常爱她,但精神上的满足却填补不了物质的渴望。

有一次,她的丈夫获邀参加部长举办的晚会,他开心的把邀请函给玛蒂尔德看,终于,玛蒂尔德有机会去参加高档的舞会,这大大地满足了日渐增长的虚荣心。

为了参加舞会,她做了一件对她来说很贵的礼服,花了400法郎。为了能够成为舞会的焦点,她又跑去向自己的朋友,贵妇佛来思节夫人借了一条钻石项链。如愿以偿,她成了整个舞会上最受关注的人,很多人都望着她入神,很多人想要和她一起跳舞,甚至连部长都注意到了她。

她的美貌让她在人群中格外的显眼,成为晚会里最光彩夺目的焦点的玛蒂尔德享受着被人仰慕的感觉,但舞会后,她却发现自己把贵妇朋友借给她的钻石项链弄丢了。

最后,找不到项链的她只能借钱买新项链还给朋友。为了还清债务,玛蒂尔德节衣缩食,给别人打短工,和丈夫两个人整整工作了10年才还清债款。

一位漂亮的女人,为此葬送了10年的青春。当她终于还清债务,在街上与贵妇朋友佛来思节夫人相遇,才发现那条借给她的项链是假的,最多值500法郎。

《项链》是莫泊桑讽刺虚荣和拜金主义的作品,他写出了资本社会对钱和地位的渴望,最后戏剧性的结尾,升华了主题,揭露了那些被虚荣“绑架”的人们心中对物质世界的盲目追求,以及其极度空虚的精神世界。

但是,在我看来,除了很多人解读《项链》里提到的虚荣心与物欲的批判之外,我还看到了很多人性中的闪光点。

诚信救赎虚荣

在上学时,老师为我们解读名篇总是会喜欢从一个角度出发,然后用语言表达描述作者创作的初衷和目的,这种讲述方式可能会让我们缺乏多角度思考的能力,在我看的很多《项链》的书评中,他们大多在抨击玛蒂尔德的虚荣,而非她的诚信和善良。

我想,莫泊桑在设计结尾的反差时,就想到了用虚荣和诚信作为对比。

在小说的结尾,有这样一个细节。贵妇佛来思节夫人得知自己被还回的项链是真的时,她并没有沾沾自喜,而是怜悯的抓住了玛蒂尔德的手,然后告诉了她,项链最多值500法郎的事实。

佛来思节夫人是诚实的。

她并没有因为自己买了一个假钻石项链而觉得“羞耻”,她对玛蒂尔德说:“唉!我可怜的玛蒂尔德!可是我那一串项链是假的,至多值五百法郎!……”

我觉得这里是莫泊桑有意而为。他并没有丑化让女主人公牺牲十年的贵妇形象,而是为我们呈现了一位充满怜惜和尊重的贵妇形象。

书中还有一个小细节,在最开始玛蒂尔德让贵妇推荐的时候,她展示了手镯,珍珠项链还有镶着珠宝的十字架,她并没有首先推荐那个假的钻石项链,从此处也能看出佛来思节夫人的真诚。

玛蒂尔德是诚实的。

她借项链的时候没有打欠条,但是她却用了十年还债,她没有逃避责任,她借钱买了项链并且还给了主人。

虽然她向往奢华的生活,她爱慕虚荣,但是对于一个年轻的女人来说,我想我们都有这样的一个阶段,我们都喜欢漂亮的衣服和珠宝,我们也向往过奢华的生活。

玛蒂尔德没有过度的沉溺于这种向往中,而是主动用自己的双手还清了债务,虽然这花了她10年的青春,但我认为,她是个有责任感的人。她主动承担下了自己犯的错,在那个时代,这很可贵。

虽然她曾经虚荣过,但她并不坏。

莫泊桑在整个小说的叙述中,把她的形象描述的很饱满。《项链》里固然有很多负面的人性问题,但是它背后却也传递了人性中最可贵的一点:诚信。

思维的转变来源于视角的转变

玛蒂尔德为了偿还项链,放下曾经的虚荣,吃苦打拼为自己的错误负责。在这个过程中,她逐渐接受了自己的现状。如果把物质当成唯一追求的目标,那是很可怜的。这些比较和不满足而带来的痛苦,本就是自己带给自己的。

叔本华曾经说过:生命是一团欲望。欲望不满足便痛苦,满足便无聊。人生就在痛苦和无聊之间摇摆。

玛蒂尔德的人生不就是在痛苦和欲望之间摇摆么?在舞会之前,她的欲望从未得到满足,而在舞会中,片刻满足后的虚荣却带走了她10年青春。

记得之前看过一本书叫做《幸福的方法》,作者泰勒博士毕业于哈佛大学,他对幸福这样定义:“幸福并不完全取决于我们得到了什么或身处何种境地,而是取决于我们选择用什么样的视角去看待生活。”

曾经的玛蒂尔德极度羡慕身边的有钱人,她看着镜子中自己的美貌,再看看一地鸡毛的生活,她心情是糟糕的,因为她的眼力只有比较和对自己当下生活的不满。这种嫉妒的情绪让她不能享受当下的生活,而是活在别人的眼光里。

舞会后项链丢了,她内心的虚荣变成了偿还的代价。她只能抛开曾经的思想,专注在如何赚钱还债。这个外力作用虽说并不是什么好事儿,但是我却认为这是一种救赎,救赎了她的虚荣,让她接受了真实生活的自己。

如果我们的生活只有比较,我们只会耗费自己的精力,变成情绪的奴隶,永远也无法真正的面对生活。把物质当做人生唯一追求的目标,是非常可悲的。

生活的艰辛让虚荣的玛蒂尔德发生了转变,在小说的结尾,当外表不再光鲜的玛蒂尔德遇到贵妇时,她并没有不自在,而且也没有自卑,而是大胆的承认自己的身份,还说出了为了项链付出的十年青春。

成熟的人会正确看待真实的自己,他们不屑于伪装,更不会为了一个舞会就去向别人借项链满足自己的虚荣心,曾经那个玛蒂尔德已经成长成了另一个人,因为她懂得了正视自己的重要性,当她明白生活并不是活给别人看时,她就没那么纠结了,也可以像别人坦诚的展现真实的自己。

被丈夫罗瓦赛尔宠溺的玛蒂尔德,并没有你想的那么惨

很多女人的一大梦想就是深爱她的丈夫,自始至终玛蒂尔德其实一直拥有着别人渴望的爱情。她的丈夫罗瓦赛尔虽然只是一个小职员,但是他却非常爱她。

他知道妻子的虚荣,但是他并没有抱怨,而是用尽一切办法满足她。他为妻子争取了参加高贵晚宴的机会,妻子因为没有漂亮礼服而抱怨时,他并没有发脾气而是安慰她,并和她一起想办法满足妻子的想法。

文中有一段详细的描写,当妻子在他面前流下眼泪时,他急忙问妻子怎么了,当妻子说因为自己没有漂亮礼服时,他放弃了自己打猎的计划,把钱留给了妻子做漂亮礼服。一个把妻子要求放在首位的丈夫,对妻子的宠溺让很多人羡慕。

在我看来,玛蒂尔德的精神世界应该是丰富的,但是欲望还是让妻子对这些看似珍贵的真挚情感视而不见。

后来,项链丢了之后,莫泊桑也有过一段描写,因为丈夫和妻子都没有记下车子的号码,所以无法找到项链的下落。后来妻子几乎放弃了找项链的努力,但是他却丈夫并没有埋怨妻子粗心大意,而是主动去一遍遍的寻找。

好的爱情应该是同甘共苦,而不是互相抱怨。

罗瓦赛尔不仅深爱着妻子,而且还在危难时刻不离不弃,他是个有担当的好男人。后来得知项链的价格的时候,他主动提出用自己父亲给他留下的遗产,一万八千法郎,来支付部分钻石项链的费用。

不知道你有没有注意到,他们从前的生活本就不富裕,但是他却从来没有想着享受一时的快乐,拿出父亲留下的遗产来大肆挥霍。

从这些细节,我们能够看出罗瓦塞尔的成熟稳重,他身上有很多闪光点,值得现在的一些男士好好学习。

总结

最后,我想说说我自己的看法。

玛蒂尔德并不是一个天生命苦的女人,她有爱她的丈夫,他们的婚姻并没有因为突如其来的债务而破裂。虽然她曾是个爱慕虚荣的人,但是她却诚实勇敢,积极地用自己的双手改变现状,最后终于勇敢面对真实的自己,她摆脱了对物质的欲望,而是学会脚踏实地的去生活。

莫泊桑的《项链》把每个出场的人都刻画的非常深刻且多面,我们很难评判一个人是好人还是坏人,因为他们都有属于自己的闪光点,也有一些小缺陷。但生活中的我们不也是如此么?

我们都试着学习接受真实的自己,不要用严苛的标准去衡量别人,宽容善良的去与这个世界相处,我们都会比从前更快乐一些。

不要因为现在大众对成功的定义就去追逐权利和金钱,很多在山顶的人并不见得多么快乐,一旦失足跌落,就会像玛蒂尔德一样,走过十年的艰辛后,才悟到人生的真谛。

活在这个世界的人必须明白,追求物质享受无法带来真正的幸福,他们的总体生活品质甚至比那些从未企图追求物质的人们还要低。——奥利弗·温德尔·霍姆斯

也许我们都曾像玛蒂尔德那样迷失过自己,但希望看到文章结尾的你,可以活出真实的自我,真正享受内心的平静和快乐,保持诚实的品质,乐观的去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学会发现每个人身上的闪光点。


感谢阅读,你的每一个点赞收藏转发,都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我是每周读三本书的San蝶,关注@早安读书,分享更多好书。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uzhinan.com/nx/3888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