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性 > 情感 > 自我表达:你永远别想说服一个人,除非他原本就赞同

自我表达:你永远别想说服一个人,除非他原本就赞同

人们只能看到自己关心的事物。——梭罗


你永远别想说服任何人,除非那是他原本就有的观念。

我这个人有个很大的毛病,喜欢好为人师。

这个毛病曾让我一度非常痛苦,我发现当我把我认为好的东西告诉别人时,没有人认同,即使当时碍于情面认同了我,但私下里也从未采纳过我的建议。

这让我百思不得其解,一方面是我们为什么很难接受别人的观点?即使那个观点其实能帮到自己;一方面是,我为什么这么好为人师?最苦恼的是,还怎么都戒不掉,贱不贱呐。

后来看《十三邀》,姜文提出了一个词,叫做“自我表达”,我就知道,就是它了。

姜文说“跟我没关系,任何一部作品,面临欣赏者的时候,都是他们在表达自己,每个人都在表达自己。

对了,看电影也好,听别人说话也好,还是看文章也好,如果我赞同喜欢它,一定是它在帮我们表达自己,它说出了我们内心的声音。

这是我第一次感受到“自我表达”的强大,后来我在写作中也遇到了这件事。


为什么我们需要“自我表达”?

想过没有,为什么我们那么想输出的自己的观点?就像我的那个缺点,为什么我总是戒不掉好为人师这件事?

为什么听到别人说出了我们的心声,我们会高兴;而听到别人跟我们有不同意见时,我们会立马对抗?

我提供五个角度,供你思考,如果你还有其他的答案欢迎下方留言,一起交流。


一、关注自我。

从生物学的层面来说,人就是自私的,我们只关注与自己有关的东西。

所以你经常会看到,当一堆人坐在一起聊天的时候,有人嘚吧嘚说了一大堆,而你却一点感觉都没有,因为这个人没说到与你有关的东西。

我就经常有这样的困惑,经常聚餐时好多人坐在一起谈论游戏,好不激动,而我坐在旁边像个外星人。

而要是有人跟我谈论读书,讨论认知上面的东西,我就会立马正襟危坐,摆出期待的样子。

前两天看完了《文案训练手册》,spenser有句话说得我高潮迭起,他说“请记住,不管主人公是谁,读者最关心的,并不是这个人本身怎么样了,而是你写的东西和他有什么关系”

几乎同样的话马伯庸也说过,遗憾的是我找不到原视频了。

大意是这样说的“很多人以为读者喜欢的是那些历史人物,其实不是,读者对那些历史人物并不感兴趣,读者关心的是,能不能在那些人物里找到自己的影子”。

所以今天这篇请一定要认真看完哦,因为它与你有关。

二、meme不朽。

meme这个词出自理查德•道金斯的《自私的基因》,道金斯提到,世界有两种基因,一种是我们DNA上的基因,一种是文化传播的基因,叫做meme,也被翻译为模因。

它能解释为什么我们那么喜欢好为人师,因为除了基因的遗传,其实人还有一种独特的遗传方式,那就是通过思想遗传。

什么是思想遗传?

历史上有很多伟人,他们对于繁衍这件事并不关心,却立志于传播自己的思想,比如老子、孔子、司马迁、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苏格拉底等等,著作和思想就是他们的基因。

所以作家都是什么人?

就是拥有第二基因的人,这种基因比DNA上的基因更强大,它能很快传播出去,并且传播范围广阔,在历史的长河里不朽。

我为什么好为人师,为什么喜欢写作?

我在想应该也是想把自己的思想基因遗传下去,即使以后我不在了,但是我却以另外的形式永远的存在于这个世界。

三、建模欲望。

前面的文章里,校园君剖析了学习的底层逻辑,即建模欲望。

在建模欲望里,我谈到了杠精这件事,为什么我们永远无法战胜杠精?

因为过往一生的经验全部转化成了一个个的模型,根植于我们的大脑深处。一旦有新的认知进来,原有的模型会本能的对抗,除非这个认知跟你原模型是一样的。

这也是为什么人不喜欢听批评,批评就意味着原有模型的错误,如果你接受对方的批评,就意味着你需要把模型推翻重来。

这显然很痛苦,但最难的其实不是痛苦,而是模型带来的遮蔽,哲学里叫做所知障

就像那句话,傻子是不会知道自己是傻子的,因为知道的前提就是他不是傻子。

模型也是一样的道理。

四、维护自身立场。

前面讲了一些比较虚的东西,第四点比较实用,那就是一种人性“我们无时无刻不在维护自身的立场”。

如果有人胆敢冒犯,我一定给他点颜色瞧瞧。

所以你常常会看到这样的对话:

“吸烟有害健康,你不知道吗?”

“但是也有很多人照样活到八九十岁,比如我叔叔。”

“但是医生都已经证明了吸烟确实能提高身体的发病率,你看烟盒上必须印上吸烟有害健康几个字。”

“但是比起健康,我更愿意选择快乐。”

“但是你快乐了,身边的人很困扰啊。”

“你是说别人很困扰对吗?那是别人的事,我总不能因为别人不喜欢就委屈自己吧?”

你看,不论你怎么证明对方是错的,对方就会立马找出理由来证明自己没错。

与事情本身的对错无关,吸烟有害健康难道他不知道吗?快乐跟吸烟之间其实并没有必然的联系,谁说戒了烟就不会快乐了呢?

道理都懂,但是你要说我错了,我就偏不承认我错了。你又不是苏格拉底,你说服不了我。

五、为了维持大脑的平衡。

在心理学之上,还有认知神经科学,它是研究为什么心理学会如此发生的科学。

研究发现,在我们的大脑里有个“解释者”

一旦接受到新的信息,大脑就需要对其作出解释,并进行归类。是不是有点像某个东西?对了,建模欲望。

这些信息包括来自外界的想法,自身的行为,以及我们的情感。

比如认知神经科学有个很著名的研究现象,就是当你咬铅笔的时候,你心情会变得阳光。

因为咬铅笔的时候,你的嘴型跟微笑是一样的,虽然并没有什么高兴的事,但是大脑得对这个行为作出解释。

这也是为什么生活中要多微笑的原因,因为微笑真的能影响你的心情,从而影响你的行为。

再比如,女生节打折冲动买了一支很贵的口红。明明事后后悔的要死,但是我们还是会找理由来安慰自己“女人要对自己好一点,总得取悦自己一次吧,我会变得更有魅力,万一男神突然对我心动了呢,反正老娘高兴,大不了吃一个月的土。”

你看,我们大脑的“解释者”一直在做一件事情,那就是“我的行为一定是合理的”,这样才能达到内外平衡。

如果不这样做,大脑就会陷入混乱,进而决策瘫痪。

这就是“自我表达”最底层的道理,我们的大脑有一个“解释者”,为了达到内外的平衡,它把我们一切的行为合理化。


“自我表达”的启示

你的情商大部分时间在聊天体现出来。

如果你懂得“自我表达”,那么聊天时你大概就会做到以下几点。

1、倾听。

聊天时很容易陷入自我表达的状态,老是喜欢打断别人,然后自己嘚吧嘚说个不停。

这样做有两个坏处,一个是你没有让对方进行充分的自我表达,他会很不爽;另一个是,你自我表达得过头了,对方会很不爽。因为对方只关心与自己相关的话题,你却一直嘚吧嘚你关心的话题。

这种情况是时常出现的,即使校园君跟知心好友聊天时也会经常陷进去,要知道我们的认知和三观已经非常契合了,但是仍然会讲很多对方毫无兴趣的话题,因为每个人的经历都很独特,兴趣自然也就达不到100%的重合。

这个时候,校园君的做法就是立马觉察到对方可能不感兴趣,然后立马结束这个话题,重新开辟新的话题。

当对方讲到我不喜欢的话题时,校园君的做法是,一直保持倾听,并时不时给以反馈,直到对方讲完,再讲我想要讲的东西。

因为校园君懂自我表达这个道理,对方不懂,那么就理应当我去承担倾听的责任。其实爱情也是这样的。

2、不好为人师。

首先你要明白一个道理,没有任何人喜欢被改变,没有人!

经常长辈们苦口婆心对我们进行说教,说你要好好学习啊,少打点游戏啊,不要老是宅在家里啊,屋子乱糟糟的要经常收拾啊。

我们又何尝听进去过呢?

以前我就经常“教育”别人,一见到关系好的就怂恿他读书,给他们安利我的成长方法,告诉对方哪哪要怎么做,后来我发现几乎没有任何人因为我的“说教”而改变,反而会觉得我有点婆婆妈妈的。

自懂了“自我表达”之后,我便不那么好为人师了。偶尔也会指点一二,但都是对方主动来问,发现蛮好的。

3、不随便反驳。

一个东西对不对,在他说出口那一刻,他其实已经察觉到了。

如果你表现出包容,聊天结束之后我会反思自己;而如果你立马起身反驳,那么我只能立马拿起武器证明我没错。

这就是我们,无时无刻不在“维护自身的立场”。

懂了这个,就不要有那么强的好胜心了,要知道你永远赢不了对方。

即使你把对方逼到墙角,让对方哑口无言了,对方内心深处也是不会认输的,可能还会在心里骂你一句“傻*”。

这是聊天方面,还有一个很大的方面,是有关于成长的。

现在你已经知道了,每个人都在做自我表达。每个人只关心自己有心的事,只能看到自己想看见的东西,

由此,你会形成一种强大的自我遮蔽,这好像跟模型的遮蔽是一个道理。

怎么理解?

通常表现在意见分歧上面,不论是聊天,还是看书,还是其他。一旦分歧出现,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就是找反例,来证明对方是错的,而自己是对的。

就比如咪蒙的忠粉,他们的立场一旦建立,你如果告诉他那种价值观的不妥,都会被他过滤掉,因为他努力搜寻的,都是对方犯错的证据。

再比如,就在此刻,如果你不认同我,你的第一反应一定是在找反例,来证明我错了。

如果你也跟大多数人一样,那么你就不会明白其他人看待事物的方式,也不善于探求他人的想法。

因为你一心想着的,就是努力告诉对方自己认为正确的观点。

人们总是不断的跑向自己看到的东西,不断的在自己的盲点上撞墙,直到失败使他们进化。

如何“说服”他人?

刚说了,没有人喜欢被改变。

这句话不是我说的,是黄执中说的。

既然没有人喜欢被改变,那我们还要去改变别人吗?毕竟吃力不讨好。

要的,如果是与你不相关的人,你可以不管,但是你的亲人,你的恋人,你的朋友,如果他们在做对自己不利的事,你有责任去提醒他们。

甚至是在团队里,为了共同的理想,你也需要去“改变”同伴,甚至是你的领导,你需要把你的idea传达出去。

这也不是,那也不是,你到底要我怎么办?

方法就是,变通你表达的技巧,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给你提供几个方法。

第一个巨人是黄执中,他是小编最崇拜的辩手。经常有粉丝给他留言说“你讲的话好有道理哦,我平常也想过,可是没有办法讲得像你这样清楚”。

都说没有人喜欢被改变,可是粉丝为什么那么赞同黄执中的话呢?

其实粉丝并没有被改变,粉丝的言外之意是“我不是被你说服的,那个道理其实是我早就有的,是你说出了我的心里话,我只是被你启发,突然想通了而已”

其实在黄执中说出那番话之前,他从没有那样想过。

这是第一个说服的技巧,叫做“把你的话变成对方自己的话”,让对方从心里发出“啊,这就是我一直想要讲的”。

第二个技巧叫做“给对方选择权”

什么叫做给对方选择权?

有两个句式,一个是把“你应该”变成“我需要”;一个是把“为什么不”变成“为什么要”。

举个例子,当我们在说教的时候,其实就没有给对方选择权,比如“你不应该天天打游戏”、“你应该戒烟”,你看这种句式对方只有一个选项,那就是不打游戏、不抽烟。

如果你不给我选择权,那我只好用我最后的选择权,叫做“我不听”。

而如果我们把句式换成“我需要”呢?比如情侣之间,男生总是喜欢打游戏而冷落女生,女生就可以这样表达“亲爱的,我需要你的陪伴”。

当男生听到“我需要你”的时候,他就有很多选择,比如继续打游戏,或者少打游戏,多抽出时间陪女朋友。毕竟那是你需要,我有权满足你也有权不满足你。

可我们把句式换回“你应该”效果就会截然相反,比如“你不应该总是打游戏,你应该多陪陪我”,男生听到这样话心里一定是抗拒的。

第二个句式,把“为什么不”换成“为什么要”

比如,“你为什么不戒烟呢?”“因为我觉得快乐更重要。”“难道你不觉得这样会给周围的人带来困扰吗?”“那是别人的事,我总不能因为别人不喜欢就委屈自己吧?

你看,你越是说他,他就越是反抗。而我们把句式换成“为什么要”呢?

“你为什么要戒酒呢?”“因为喝酒容易出事。”“那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嘛,毕竟人开心最重要。”“没有没有,你不知道在别人面前出丑有多难堪。”

你看人就是这么有趣的生物,我其实并没有很想戒酒,可当你问我为什么想要戒酒的时候,我就会捍卫自己的理由。

以上,是我想告诉你的关于生活中的聊天技巧,比如跟朋友、恋人聊天的时候。

那么工作中呢?也用这个方法吗?

不,工作的情境更理性,追求效率,所以你的聊天方式也要变。

我想跟你分享第二个巨人,是未来大学的创始人宋超。他提了五个维度,由于今天的文章字数又严重超载了,我只讲两个与主题相关度最大的,其他以后有机会再分享。

第一技巧叫做“帮对方提出心中的质疑”。

前面讲到,当人在遇到“说教”“提议”时,第一反应就是立马找反例,比如此刻你就在找反例反驳我。

他的心中一定有很多质疑,你要做的就是帮他提出心中的质疑。如果你留心就会发现,校园君经常在文章里帮你提出你心中的疑惑,然后再帮你解答。

这样你会感觉我们是同一战线的人,接受的程度就更大。而不是我直接告诉你一个道理,那样你十有八九会反抗。

你要在领导的质疑堆积成山之前,就帮他提出来,并且解答。

第二个技巧,叫做“what+why”。

帮领导提出质疑之后,怎么解答呢?有一个套路,就是“是什么+为什么”

除了告诉领导那个道理,你还要告诉那个道理背后的底层逻辑,为什么要这么做?以及这么做的意义是什么?

其实校园君的文章,每一篇都是这么写就的。

先告诉你现象,然后告诉你现象发生的道理,接着帮你提出心中的质疑,最后通过阐释道理背后的底层逻辑,告诉你意义是什么,加上怎么做,就组成了一篇三四千字的文章。

最后总结一下。

我们每个人都在做“自我表达”,目光所及全是我们想看到的东西,为了维持这种平衡,我们不喜欢被改变,我们誓死捍卫自己的立场。

如果你已经看到这儿,给自己一个大大的奖励 吧。

因为在这么浮躁的时代里,能耐心看完5000字左右文章的人,一定不简单。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uzhinan.com/nx/3886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