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性 > 情感 > 庄子:看人不顺,痛苦太多?学会如何与自己相处,才是人生的根本

庄子:看人不顺,痛苦太多?学会如何与自己相处,才是人生的根本



道家

道法自然...

“看不惯”是境界太小

人生在世,难免有看不惯的人和事。庄子说:“物固有所然,物固有所可。无物不然,无物不可。”

万物都有其存在价值和存在根据,没有什么不可以存在,没有什么没有价值。所以世间善恶美丑,从道的观点来看是可以相通为一而存在的。

一个人生活在世界上,角度不同,立场不同,人生的境界也不同。不必随意就对别人的行为、言语看不惯。

庄子说:“不谴是非,以与世俗处。”庄子告诉我们,要遵从自己的内心,不为世俗所累。“看不惯”的东西、人和事越多,这个人的境界也就越低,格局也就越小。

从世俗的角度讲,“看不惯”不仅是境界小、情商低的表现,更会为自己树敌无数,招致怨恨。在这方面,曾国藩做的就非常到位。

曾国藩升为二品官员后,可以乘八人抬的绿呢轿,但他一向节俭低调,就决定依然乘坐四人抬的蓝呢轿。按照例制,蓝呢轿见到绿呢轿必须让路,否则,抬绿呢轿的人就可以揪住坐蓝呢轿的人一通暴打。

那次,曾国藩乘着蓝呢轿出门,轿子走到一条窄路上,后面来了个绿呢轿。这种情况下,蓝呢轿可以不让路。但曾国藩还是命人靠边走,即使如此,绿呢轿依然不能通过。


抬绿呢轿的人见状奔过来,不由分说,掀起蓝呢轿帘,一把揪出曾国藩,啪啪就是两耳光。

可笑的是,乘绿呢轿的只是个三品官员,曾国藩还比他大一级呢,此官员吓得不轻,赶紧跪下来赔礼道歉。

所有人都等着曾国藩打对方两耳光解气,没想到,曾国藩扶起对方,诚恳地说:“确实是我的轿子挡了大人的路,大人赶紧上轿,赶路要紧。”莫名其妙挨了打,居然没事儿人一样,而且,还再三叮嘱轿夫,凡是见了绿呢轿,不管对方是否官比自己大,都必须让路。

曾国藩说:“士有三不斗:勿与君子斗名,勿与小人斗利,勿与天地斗巧。”不计较,就不会将自己拉入争斗的漩涡,不被尔虞我诈所累;不计较,就不会树立太多的敌人,不会时时遭人陷害;不计较,就能节省大量的时间,精力充沛地做自己想做的事。

因为事事不计较,所以事事看得开,看的顺。曾国藩一门心思做实事,创下了九年内连升十级的官场奇迹。


痛苦太多是智慧不够

老子认为,痛苦源于欲望的放纵。“祸莫大于不知足 咎莫大于欲得”痛苦和烦恼来自不合理的欲望。欲望过盛,心头贪念越多,羁绊越重,痛苦和烦恼也就越多。

庄子的大智慧在于他能够将人内心最隐蔽的欲望消除一空。当世人为了内心的欲望拼命往上挤时,庄子却从从容的放下一个又一个欲望的包袱,开始往下走,名、利、权、势都抛下,越走越轻,将生命重新归零。

仓央嘉措曾说:世间事,除了生死哪一桩不是闲事。庄子,连生死大事也看淡了。庄子妻子死的时候,他不哭不叫,却“鼓盆而歌”,因为在庄子看来,生死都是假象,我们都在大道中。

庄子将死,他的弟子想要厚葬他,庄子则认为“吾以天地为棺廓,以日月为连壁,星辰为珠玑,万物为济送,吾葬具岂不备耶”。弟子怕庄子死后,尸身被鸟兽破坏,庄子却说:“在上为鸟鸢食,在下为蝼蚁食,夺彼与此,何其偏也?”


生不带来,死不带走,遑遑光阴数十载已是上苍给予我们最好的礼物,又何必要求更多呢?

做人欲望不要太多,要求不要太高,攀比心不要太重。

庄子在《至乐》中说:“天下有至乐无有哉?”天下有至乐吗?如果有至乐,人们将要做些什么,依靠什么?躲避什么,留念什么?喜欢什么,憎恶什么?

他说,在这个社会,“夫天下之所尊者,富、贵、寿、善也;所乐者,身安、厚味、美服、好色、音声也;所下者,贫贱、夭恶也;所苦者,身不得安逸,口不得厚味,形不得美服,

若不得者,则大忧以惧,其为形也亦愚哉!”

富、贵、寿、善不是快乐的必要条件。反之,庄子认为,那些富贵的人不仅不快乐,而且还很苦恼,很忧愁。

庄子说:“至乐无乐,至誉无誉。”达到极至的快乐是在内心深处,是没有表现的。真正的快乐是与自然相融合、与天地相感应的乐,真正的荣誉是没有赞扬、没有名辉的荣誉。这种快乐,并非物质或地位等因素决定,而是取决于一个人的智慧和境界。



我们学习了太多如何与人相处的教条,却忘记了最为根本的一点,即如何与自己相处。

一个不会与自己相处的人,也一定不会与他人相处。

我们经常说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其实最重要是的人自身的和谐。

我们的内心有无穷的欲望,又有无穷的矛盾。不妨看看自己的心,其中有多少妄想在此起彼伏,又有多少情绪在纠缠不休?

在这些没完没了的念头中,我们就像波涛上摇曳的孤舟,时而被冲向这里,时而被甩向那边,片刻不得安宁。

只有学会了如何与自己相处,才能保持身心的和谐。

学会如何与自己相处,才是人生的根本。

庄子说:“独有之人,是谓至贵。”

这里的“独有”指的是独立自在,自我和谐,自我完善,也就是懂得如何与自己相处。

人一方面要发挥自己的能力,服务于社会,使其有利于社会的发展;另外一方面要“独有”,使个体的生命处于积极、和谐的状态,成为“至贵”之人。

前者是儒家思想的体现,后者是道家思想的体现。

学习如何与自己相处,如何与孤独和解,如何与时间为伴,是每一个人的必修课,而且它如同养分,对人的滋养,是缓慢渗透的。

那么,又如何与自己相处呢?


首先,认识到孤独是不可避免的

人是群居动物,一个人的一生不可能脱离他人而存在,但是我们又是孤独的。

在没有人的夜晚,在内心的深处,我们渴望被人理解,渴望被人接纳,但是,相识满天下,知己能几人?

惠子是经常和庄子斗嘴的一个朋友,每次都被庄子批得灰头土脸。惠子死后,庄子讲了一个故事,来形容失去精神上的对手之后的孤独。故事说的是:

有一个人,鼻尖上溅到一滴像苍蝇那么小的污泥,他请匠石替他削掉,匠石挥动斧头,随手劈下去,把那小小的污点削掉,鼻子没有受到丝毫的损伤,那人也站着面不改色。

宋元君听说这件事后,把那匠石找来说,你为我也这么试试,匠石回答说,以前我是能做到的,但是可以搭配的伙伴早已死去了!

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无时无刻地终身陪伴我们,在很长时间里,在人群中前拥后抱,热热闹闹,让人误以为这就是生活的常态,其实,孤独才是人生永恒的状态。

我们所能做的不过是正视孤独,然后找到一条可以跟自己更好相处下去的路。


其次,坦然接纳自己、完善自己

庄子说:“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

我们都会有不足,有失望,有难题,它们是人生的一部分。光是接受这些事实,对我们而言,就意义深远。

所谓成功学喜欢灌输这样的观点:人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如果谁能战胜自己,那么这个人就能够战胜一切。

人们之所以这么说,是由于长期以来人定胜天的思想在作祟,人是有征服欲的。

所谓“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与人斗,其乐无穷”,说到底也是这一思想的体现。

其实在自我斗争中不存在战胜问题,而是一个不断地进行自我探索,不断地自我完善的过程。

每个人的潜能不同,成功只意味着能够达到自己的上限而已。从这个意义上说,战胜自己是对自己能力的恰当评价,是能力的尽情发泄。

生命不是比较,不是战胜,而是接纳和完善。

常常走向内心,反省自己,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不足,知道自己的方向和梦想,接纳自己并不断地精进,让自己的生命成为礼物。

一个人如何对待自己的时间,就是他的生活态度。在有限的珍贵时光里,与其关注、讨好他人,不如修养和完善自己。

孤独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白白地浪费着时间,除了长胖和一脸的怨气,一事无成。


最后,学会承受孤独、享受独处

庄子说:“独与天地精神往来。”

孤独,可以成为一种美。所以,我们在孤独中,完全没有必要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我们可以享受独处。独处,总不免有一些寂寞,但也正因为寂寞,我们可以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独处,关系到一个人底气的问题,它来源于自身的能量,会带给你一种不依傍的自信。

孤独和独处总是难的,更多的空闲时间扑面而来,无聊也随即铺天盖地。

人都会无聊,并且会变得越来越无聊,但是只要内心充实起来,把那些无聊分解到一天天里,就没有了。

女人往往渴望来自男人的安全感,如果她们有过独处的经历,就会知道自己给予自己的安全感,更实在。

“那些杀不死你的,终将会使你更强大。”

无论孤独和独处的生活有多么难以忍受,一定要坚持下去,直到自己能够享受这种生活,并真正获得它的滋养,与它握手言和,才会有能力去过另一种热闹纷扰的生活。

倘若此刻,你虽然在人群里狂欢,但是仍然觉得孤独,那么给自己一个独处的机会吧,你还不知道它会有多么美好!

图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权请联删!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uzhinan.com/nx/3474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