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性 > 情感 > 童年时代,农村有种取暖神鞋,我们叫它“毛窝子”

童年时代,农村有种取暖神鞋,我们叫它“毛窝子”

文:刘元辰

图:来自网络


生活中,总有一些质朴本真的东西,值得我们回望,因为,它曾经让我们引以为傲,它曾经带给我们别样的温暖。譬如:家乡的毛窝子。


前两天,在朋友圈里看到一位河北的网友,发了几张下雪的照片,看到这一幕,我的思绪一下子回到了从前。回到了当年那个有雪的冬天。


记得,在从前、过去、门门先,我特别喜欢在下雪的日子,穿上毛窝子,踩着厚厚的积雪,留下自己深深浅浅的脚印,那种感觉,幸福无边。日子如水,潺潺流淌,弹指一挥间,沧桑流年,这是三十多年前少年的我。


“毛窝子",其实应该叫”茅窝子",因为它是用芦苇花编织一种冬天保暖的草鞋。它正式的学名应该叫芦苇鞋。但是在我家乡丰县就叫"毛窝子”。

儿时,家乡农村沟塘比较多,在这些浅浅的水里,生长着高高的密密的芦苇。秋末冬初是芦苇收获的季节。芦苇杆可以织盖房子用的箔,芦苇花就是编织"毛窝子”的最好材料。它柔软而且有韧性,伴着淡淡的清香与麻绳一起编织,编织成在那个物质相对匮乏的年代人们过冬的必须品,温暖了一代又一代人。

那时候,农村各个集市上都有比如粮食市,菜市,布市等等,虽然没有专门的"毛窝子"市,但是一到冬天来临,却有自发性的"毛窝子”专卖区域,规模之大,超乎想象,有时竟长达百米左右。


区域内一街两巷各式各样,价格不一,蔚为壮观,自成风景。有草底的,木底的;有尖头的,方头的;有儿童的,成年人的,老年人的。归别分类,码放整齐。甚至还有不少卖主现场编织的,当然也有围观的,买的买,卖的卖,大家都是三里五里,十里八乡的,眼熟面花,谈笑间买卖就成了。

那种尖头草底的毛窝子,是专门给老年妇女准备的,因为那个时候的老太太都是从旧社会过来的,裹脚陋习造成的小脚女人,这是专门为她们量身定做的,要不怎么说劳动人民的智慧是无穷的呢。


绝大部分人都是穿木底的,木底的有高有低,因人喜好而异。这种木底的毛窝子走起路来,咔嗒咔嗒的响,很远就能听到脚步声。


记得那年冬天我刚刚参加工作,有一个姑娘每到吃饭的时间,来来回回经过我的办公室门口,就听到她脚下“咔嗒咔嗒”的清脆,她的毛窝子吸引着我。时间长了,我们就微笑着点点头算是打个招呼,长此以往,我们就成了熟人,最后,她就成了我的老婆。

穿毛窝子要有填充物的,有的人用棉花作填充物,其实最佳填充物是麦秸,堪称绝配。麦秸是热性,暖和。甚至不穿袜子光着脚也不冷的。

我记忆中毛窝子,一双也就三五块钱,后来七八块钱,十几块钱,物价一直在涨,再后来我长大了,离开了那个生我养我的家乡……

长大后,有一天我读《诗经》里的"蒹葭(jian jia)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时候我才知道原来我自幼熟悉的芦苇,居然还有这样一个名字——蒹葭。这种看上去如此平凡的植物,竟出现在诗歌里。



从此以后,每每再想起这首诗,我的脑海里就会浮现出家乡沟塘的浅水里生长的高高密密的芦苇,然后就是木底的毛窝子,以及木底毛窝子的咔嗒咔嗒声,带给我的姻缘。这些在我心灵深处渐渐的成了一种情结,我知道,这是一种浓浓的家乡情结。


如今,毛窝子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但这段关于温暖的记忆,却在大家的心中,永不弥散。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uzhinan.com/nx/2147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