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 > 智能家电 > 一起来看看能否借助手机App有效回避库存积压隐患

一起来看看能否借助手机App有效回避库存积压隐患

  最近陆陆续续看到一些朋友在公开场合讨论某款手机的库存问题,它再次印证了几位硬件行业前辈的“提示”:做硬件,除了要关注出货量外,也要注意库存的把控能力。

  某制造巨头曾经跟某个老品牌合作打造一款高端手机,产品做出来后却得不到市场的认同,积压不少库存。由于双方是长期合作关系,不方便直接撕破脸皮,工厂这边的负责人不得不动用所有渠道和资源,硬是把产品塞到各大销售终端店铺,脱了几层皮。也许是身经百战的原因,这位负责人在描述这件往事的时候,语气非常地平和。这里笔者想用另一位朋友的话来稍微引申一下:“那些在网上卖得很火的硬件产品就更考验公司的库存管理能力,如果遇到什么不测,随时有可能遇到财务问题。”

  去年年底,笔者向TechSpace的创始人尚松请教过一些问题,至今印象比较深刻的就是互联网的预售模式能够让生产供应的波动平缓化。在相对传统的硬件销售体系里面,产品需要经过厂家、代理商、分销商、零售店等环节才能接触到市场。他们对于产品未来的需求判断,一般是从末端(零售店)开始,每个环节都会根据下次提供的报告和数据进行二次加工处理,最终到厂商手中的数据其实已经偏离了真实情况。如果在基于这份数据去做下一个生产数量规划的话,很有可能存在库存积压的风险。

  在移动互联网不发达的时代,多数厂家只能冒着风险去接受这些数据,并雇请一些专家来进行修正,但是这并不见得是100%安全可靠的。对于有一定话语权的强势厂商来说,他们可以借助硬件设备来掌握部分渠道的真实数据,从而降低风险。以专注婴孩市场的XX元来说,他们很早就给一级代理商配备了特定的设备,产品出货的时候必须强制“过检”一下。对于部分地区,他们甚至把这个举措也往二级代理商实施。

  这样做的确会增加合作伙伴的工作量,但是这样的举措对于强势厂商来说,是很有必要的。红极一时的某宁运动鞋曾经布满各种重要的渠道,但是他们却没有建立这样的机制,出现了供大于求的问题。最后他们把滞销的产品回收,摘掉LOGO后贱价出口到非洲。对于此事,笔者一位铁哥们的评价的是:“早几年他们也算是个强势的品牌商,遗憾的是,没有对线下的渠道销售数据收集起来,导致这几年来‘销声匿迹’。”

  对于做硬件的朋友来说,能否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获得真实的市场数据?

  去年跟一位方案商朋友交流过,当时他们正在为一家互联网巨头做代工。由于巨头们天生没有硬件制造的基因,所以他们在合作之前就要求双方建立一个信息交换平台,让他能否从对方的后台看到真实的销售数据,再根据这份数据进行备货。这样做的原因主要是防止对方因为KPI问题胡乱下订单,出现库存积压。

  其实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呢?其实可以考虑一下从手机这个角度开始入手。刚才提到的XX元,最近也在做一些调整:他们开发了特定的App,渠道商在出货的时候需要用手机App扫一下,相关数据会自动传送到服务器终端。相比以前,App的形式更有利于开展工作,笔者认为主要有两个原因:

  第一,App的获取成本要比硬件实物低很多,尤其是在智能手机和网络盛行的今天。只要合作方的手机能够连接网络,基本不是大问题。

  第二,在操作体验方面,App的可改性要比硬件大很多,可以做到更加人性化一些。对于拥有一定品牌效应的硬件产品来说,厂商可以考虑一下借鉴这样的方式来获取市场销售数据,并有效的回避库存积压问题。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uzhinan.com/kj/a9166667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