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 > 朱元璋用鱼鳞册和黄册构建了明朝大数据,继任者如何玩崩的?

朱元璋用鱼鳞册和黄册构建了明朝大数据,继任者如何玩崩的?

现在提起“大数据”这个词,想必很多人都不陌生。我们正身处大数据时代,享受着大数据带来的便捷,也时刻受到大数据的监督。有些人以为“大数据”只是现代人的产物,但实际上,早在几百年前的明朝,朱元璋便想到了。而且朱元璋不光是有了这个想法,还付出了实践,并利用“大数据”来维系着他的帝国。今天爆史君就来跟大家介绍一下朱元璋构建明朝大数据系统的最关键的两样东西,鱼鳞图册和黄册。

朱元璋剧照

鱼鳞图册

其实“鱼鳞图册”并非朱元璋原创,早在宋朝时期,农业较为发达的两浙、福建等地便出现了鱼鳞图册。据南宋楼钥的《宝谟阁待制赠通议大夫陈公神道碑》记载:“熙宁……自有保甲法,鱼鳞簿是也。”可见,在北宋神宗时期,中国便出现了鱼鳞簿。而吴晗的《朱元璋传》中则介绍:“张士诚从起兵到败死,前后十四年,城破前他把征收赋税的鱼鳞图籍全部烧毁。”由此可知,从北宋到元末,中国一直是存在鱼鳞图册的。那朱元璋后来的鱼鳞图册又比之前的鱼鳞薄进步在什么地方呢?它又是如何与黄册一起构建明朝大数据系统的?听爆史君给大家慢慢道来。

大数据图片

朱元璋在元末进入安徽境内时,采纳了休宁儒生朱升的建议: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深刻了解了元朝赋役制度,也为日后鱼鳞图册的普及和完善奠定了牢固的基础。在洪武十四年,朱元璋发现因土地隐匿给国家财政造成了巨额的损失,下定决心编造完整、详细的鱼鳞图册。洪武二十年,朱元璋命国子监儒生武淳等人分别前往各州县,然后按粮定区。每区设粮长四人,负责丈量田亩方圆。然后将土地进行编号,每块土地的户主姓名、土地亩数、四至、土地等级,全都记录在册,甚至连土地的形状都要绘成图。在每册的最前面都有本区的土地综图,因为一片一片,看起来仿如鱼鳞一般,所以被称为“鱼鳞图册”。

明朝鱼鳞图册

而朱元璋对于鱼鳞图册绘制的准确性也颇为关心,且很严格,严禁多报漏报。如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中介绍:“鱼鳞册字号,一号以一亩准之,不得赘以奇零。如数亩而同一区者,不妨数号;一亩而分数区者,不妨一号。”有一次,朱元璋亲自乘船到和州,叫来了在当地种田的犯赃官杨遵,然后斥责道:“你有学问,有才能,就是心太狠了。留你在世,恐怕会生出别的祸端。”于是命人杀了杨遵。而朱元璋杀他的主要原因是,杨遵为了讨好上级,虚报亩数,增加百姓负担。而且他克扣军粮,削去斛面,严重违反了纪律。更为关键的是,他破坏了朱元璋打造“大数据系统”的计划。

明朝鱼鳞图册

那朱元璋的“鱼鳞图册”与之前的“鱼鳞薄”有何不同呢?首先是范围更广。明朝之前的鱼鳞薄主要是两浙、湖广等南方地区在用,而朱元璋却是在全国进行土地丈量。其次,数据更加精准。之前因为社会环境动荡不安,导致百姓流离失所,土地产权所有人变更,上报时瞒报、漏报的情况时有发生。而在朱元璋严格的执法手段下,明朝的鱼鳞图册数据更加准确。最后,朱元璋的“鱼鳞图册”有“赋役黄册”相辅助,使它发挥了更大的功效。

朱元璋剧照

赋役黄册

那“赋役黄册”又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在洪武十四年,明朝开始推行“里甲制度”。在此基础之上,按照职业将全国人口分为三类,分别是:民、军、匠三类,并登记造册。当时民户负责缴纳赋税、军户负责服兵役、匠户则种类繁多,负责各种手工制作,休闲娱乐表演等。各种户籍一经确定便是世袭,不得更改,更严禁逃亡。明朝法律还将贬斥户籍作为惩罚的手段。

明朝手工匠人

当时十户为一保,一百一十户为一里,分别设保长、里长进行管辖。民户都有固定居所,如果没有官府给开的“路引”,任何人不得离开住所百里之外。而保长和里长,则要随时注意民户的状态,一切情况都要记录在册,包括每户人家的乡贯、姓名、年龄、丁口、田宅、资产等。因为当时记录民户信息的册子封面是黄纸,所以被称为“赋役黄册”,通常人们简称为“黄册”。

被束缚在土地上的农民

明朝“大数据”的构成

为何说“鱼鳞图册”和“黄册”构建了明朝的大数据系统呢?因为这两本册子里已经详细记录了明朝百姓的所有信息,他们的一举一动,都在朝廷的掌控之中。举个例子,明朝修长城时所用的砖,每块砖上都有制造者和监造者的相关信息。只要是那块砖出了质量问题,哪怕你逃到天涯海角,明朝政府都能把你揪出来。而且朱元璋也很有野心,他通过鱼鳞图册和黄册掌握了全国百姓的所有资料,然后将他们都捆绑在一个固定的地方,生生世世为大明王朝服役。这样朱家便能统治千秋万代。

朱元璋子孙剧照

“大数据”崩溃原因

但结果大家也都知道了,明朝最后还是灭亡了。那朱元璋一手打造的“大数据系统”,又是如何被他的继任者给玩崩的呢?最主要的一个原因便是懒。朱元璋在丈量全国土地和编制好赋役黄册后,为了保证数据的准确性,曾要求他的继任者们每十年普查一次。但朱元璋的子孙们嫌此事太费时费力,所以到了十年之期,便让官吏再翻抄一遍。渐渐地,土地数量便不再精准,赋役制度也不断受到破坏。

张居正剧照

到了万历时期,张居正倒是卓有眼光的发现了这个问题,并提出了“一条鞭法”的改革措施。但随着张居正的离世,“一条鞭法”被废除,而明朝也再次因赋役制度的破坏而导致国家财政收支减少。再加上工商业的发展,雇佣劳动开始向规模化、组织化发展,黄册制度也被破坏。久而久之,明初推行的鱼鳞图册便与实际不相符合,流为具文。

参考资料:黄仁宇《万历十年》、楼钥《宝谟阁待制赠通议大夫陈公神道碑》、《明史·食货志一》、黄宗羲《明夷待访录·田制三》、秦新林《明初鱼鳞图册再探讨》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uzhinan.com/kj/2329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