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 > 全球科技竞赛,欧洲真被中美甩在身后?

全球科技竞赛,欧洲真被中美甩在身后?

编者的话:“成为一个科技创新者对未来维持全球影响力至关重要,但欧洲能赶上美国和中国吗?”比利时“欧盟观察家”网站文章的这一发问,道出不少欧洲人的忧虑。这两年,各国在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领域展开了激烈的竞争。其间,国际舆论更多地将目光投向中美,对这两个国家如何影响未来的经济议论纷纷。而为世界带来内燃机、显微镜、万维网的欧洲的身影则显得相对黯淡。一串串数据也令欧洲人感到沮丧——权威排行榜显示,世界十大最具价值的企业没有一家来自欧洲,而数字经济占GDP的比重均低于美国和中国。欧盟委员会候任主席冯德莱恩未正式开始工作,有关她将推动野心勃勃的计划大力扶植欧洲科技企业、让“欧洲再次伟大”的报道已不时出现,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类似担忧。然而,欧洲真的在科技竞赛中落后了吗?也有人给出不同答案。

德媒:我们已经输在起跑线

“中国在5G竞赛中胜出。”德意志广播电台11月2日报道称,中国三大移动通信运营商开始提供5G服务,而欧洲大多数国家的5G建设仍处于“试验阶段”。5G网络的普及将促进中国工业互联、自动驾驶等应用。最重要的是,北京也有望成为全球5G标准的主要制订者。而欧洲呢?诺基亚、爱立信等5G设备制造商已经被华为超越。

英国“欧洲CEO”网站称,从GDP和购买力平价水平来看,欧盟都在世界上数一数二,但没有人真正将这个阵营视为未来数字经济的潜在领军者。

德国慕尼黑一家著名汽车集团的部门主管雅克布·维海尔恩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说,“欧洲在世界科技竞赛中确实落后了”,这从欧洲市值最高的公司可见一斑,它们基本来自传统行业,比如荷兰的壳牌、瑞士的雀巢与诺华制药、德国的大众。他在生活中常见的科技产品大多来自欧洲以外。

“欧洲CEO”网站说,欧盟仍在汽车制造业、石化和金融服务等行业拥有世界一流企业,但就具有颠覆性的数字产业而言,欧盟已无法与美中两国竞争。尽管欧洲仍有许多“令人振奋”的企业,但其估值在中美巨头前相形见绌——总部位于瑞典斯德哥尔摩的音乐流媒体平台Spotify估值约为200亿欧元,美国电商企业亚马逊的市值则超过8900亿欧元。而欧洲并非一直在创新方面落后于其他国家。21世纪初,芬兰的诺基亚引领手机产业,来自爱沙尼亚的Skype主导初生的视频通信市场。但现在,这些企业正被其他国家的对手取代。

欧洲国家的传统强势行业也正受到挑战。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刊文称,现在,欧洲(尤其是德国)车企仍然叱咤出口市场,但其基于先进内燃发动机的商业模式正在缓慢走向衰退。下一代汽车将是使用电动引擎的自动驾驶汽车。而电动汽车的电池如今绝大部分都是在亚洲(特别是中国)生产。大众汽车CEO赫伯特·迪斯曾将欧洲对中国电池的依赖程度打上一个标签:吓人。

在德国一家知名汽车企业担任工程师的林强对《环球时报》记者说,随着新能源、智能驾驶等技术引领的新一轮革命正在展开,欧洲车企面临的挑战更加激烈。“我们公司的同事和一些同行都在关注美国和中国车企以及初创企业的动向,一些欧洲车企近期发布的关于自动驾驶的计划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对这种竞争压力的回应。”林强说,他能感受到一些欧企现在的复杂想法:对自身技术优势依然抱有信心,但也对对手、尤其是中国公司的快速成长感到忧虑。

今年6月发布的BrandZ最具价值全球品牌榜显示,世界十大最具价值的企业有8家来自美国,2家来自中国,包括亚马逊、苹果、谷歌、微软、脸书、腾讯、阿里巴巴等。美国CNBC网站说,科技、金融与零售行业“主导”十强榜单。麦肯锡一份报告显示,2018年,欧洲数字经济占GDP的比重约为1.7%,低于美国的3.3%和中国的2.1%。另有数据显示,截至今年初,欧洲“独角兽”企业占世界总量的10%,亚洲占36%,北美洲占一半。2016年,欧洲仅吸引了全球11%的风投资本和企业融资,50%的总资金流向美企和亚洲。2018年的比例也相差无几。或许正是这些状况和数据使得德国电信首席执行官霍特格斯曾经断言,“欧洲已经输掉所谓数字化比赛的上半场”。

德国《焦点》周刊也有类似的评论。该媒体8月刊文称,未来科技大战已经开始,集中在5G、人工智能、超级计算机、自动驾驶汽车、生物科技、大数据等领域,但欧洲“已经输在起跑线”。科技落后不仅将会让欧洲经济尝到苦果,在政治上,欧洲也将失去主导权。《焦点》甚至担忧,欧洲将来可能成为“中美的技术奴隶”。

在意大利“欧洲一代”网站看来,鉴于欧洲拥有约7.5亿人口且是世界上最富裕的大洲,它在科技竞争中落后是一种“相当奇怪的现实”。美中两国如今在科技领域显而易见的领导地位正在侵蚀欧洲成为一个“战略上自治的全球力量”的目标。

哪些因素阻碍了欧洲

在德国知名汽车企业就职的林强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如果有人说欧洲科技落后,他是不认同的,“欧洲不同国家、不同产业的情况差别很大,不能一概而论”,但他确实观察到在一些与数字经济和互联网相关的领域,欧洲企业表现出了“迟钝”。

德国数字初创企业协会主席托比亚斯·科尔曼分析称,美国科技巨头取得成功的原因在于雄厚的资本投资、完善的科研系统、良好顺畅的国际合作、灵活的公共政策,“而欧洲国家在这些方面做得都不是很好。”以科研支出为例,根据欧盟统计局官网今年年初发布的数据,欧盟成员国2017年研发总支出为3200亿欧元,研发强度(即研发支出占GDP比重)为2.07%,低于韩国、日本、美国,与中国基本持平。其中,法国2017年科研投入为608亿美元,而美国仅亚马逊公司2017年研发投入便有226亿美元。

咨询企业Catax 集团创始人马克·泰格认为,欧洲的关键问题并非是缺少“点子”和创新本身,而是缺乏风险资本和其他培养研发的“投资池”,这意味着欧企可能被迫到其他地方寻求融资。2018年,美国的风险投资达到1309亿美元(1166亿欧元),欧洲仅为230亿欧元。此外,欧洲40%的风险投资来自以谨慎著称的公共部门。

在意大利“欧洲一代”网站看来,阻碍欧洲科技进步最明显的因素是“极其碎片化的市场”。与中国和美国不同,欧洲有众多不同的文化、语言和监管规范,因此欧洲科技企业缺乏其中美两国同行享受的那种市场活力和规模。“欧洲CEO”网站称,当相关行业主要关注硬件时,服务市场不统一并不会成为问题,但如今,智能手机与软件息息相关,数字经济与各种平台连为一体,这就变成了一个问题。另外,不同的创新政策也使得欧洲内部创新实力极不平衡,德国和北欧国家跻身世界创新最前列,而保加利亚等国家位居不发达国家之列。在欧盟成员国中,瑞典、奥地利、丹麦和德国的研发支出都超过各自GDP的3%,但有8个成员国不足1%。

文化也是原因之一。“在欧洲,创业是疯狂的游戏。创业文化并不盛行。”德国洪堡大学科技政策问题学者格莱特·乌尔里希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在法国一家智能运输机器人生产企业工作的让·米歇尔-布朗对记者说,面对新技术,欧洲人也往往首先持怀疑态度。“我们需要投入大量宣传与实践来向公众证实一项新技术的实用和便利程度,这样进展就会比较缓慢。”

欧洲的“加分项”

“如果说有人觉得欧洲在科技竞赛中落后了,那么说明他对欧洲了解不够多。”中国独立科技评论人孙永杰5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说,尽管相比之下,欧洲在互联网领域的代表企业不多,但该地区在当下最受关注的几个领域实力仍然较强,比如人工智能方面,研发出阿尔法狗的团队来自英国。在半导体领域,创建于英国的公司ARM为全球智能设备提供了基础性的知识产权。

比利时“欧盟观察家”网站曾称,英国“脱欧”后,欧盟的创新实力将受到影响。在科技和初创企业方面,英国是欧盟表现最好的国家,风投资本位居前列,还拥有数量众多的科技巨头。

孙永杰认为,外界之所以有欧洲在新兴科技领域“落后”的印象,与欧洲及其企业很多特点有关。首先,欧洲很多科企是2B(对企业)而非2C(对消费者)的,提供的并非手机等消费类产品,知名度不高。其次,相比于美国和中国企业,欧洲企业普遍在商业化方面投入不足,而更加重视基础科学、基础技术的研发。另外,由于市场的限制,应用类科技产品在那里的发展和推广比较难。

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的文章认为,在“数字化上半场比赛”中,欧洲也有“加分项”,尤其是制造业的自动化技术方面,例如工业机器人。国际机器人联合会数据显示,1994年,德国每1000名工人中安装近2台工业机器人,是欧洲平均水平的2倍,美国的4倍。现在,德国每1000名工人中安装7.6台工业机器人,而欧洲的平均水平和美国的这一数字分别是2.7台和1.6台。文章称,美国确实在一些至关重要的互联网和技术行业领先,但它并非主导了所有数字经济领域。

林强对《环球时报》记者说,汽车制造是最能体现欧洲工业技术领先的一个领域,其涉及材料、能源、机械制造、电子电器等不同领域。欧洲汽车企业的领先不只是人们常见的奔驰、宝马等品牌,更重要的是它们背后有博世、克虏伯等大量拥有核心技术的公司提供零部件,“这种完整的产业链是其他国家很难在短时间内超越的”。孙永杰说,老牌欧洲企业掌握着大量新科技,普遍的情况是,初创企业的技术会被它们应用在新产品中。

“对中国而言,与欧洲科技实力的对比并非是一项技术或者是一家企业的比较,而是整体社会环境的对比。”林强说,中国在科研投入、人才培养等方面花了大力气,但与中高等教育普及、产业链完善、企业创新环境良好的德国相比,仍然有一定差距。

法国巴黎第八大学教授、中国问题专家皮卡尔对《环球时报》记者说,欧洲科技企业最大的优势在于创造力和精益求精的匠人精神。在科技巨头排行榜中鲜见欧企的身影是不争的事实,但需要注意的是,小规模企业能带来更加自由的环境与更多令人惊喜的创意。

欧盟正在加大投入提升科技竞争力。据德新社报道,即将正式就职的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拟成立由成员国出资的“欧洲未来基金”,专注于收购“在具有战略重要性行业的欧盟企业”的长期股权,将投资重点放在“发展战略行业”和“打造与加强未来的创新领军者”方面,以应对来自美国和中国企业的挑战。欧盟还计划在“地平线欧洲”项目框架下,于2021年至2027年投资1000亿欧元支持科研与创新。去年底,欧洲学习和智能系统实验室项目启动,拟雇用成百上千名计算机工程师、数学家和其他领域的科学家,确保欧洲走在人工智能研究的最前沿。

来源:环球时报

作者:刘玲玲 青木 赵觉珵 丁雨晴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uzhinan.com/kj/1835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