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互联网 > 共享单车,尚有余生几何?

共享单车,尚有余生几何?

导读


“共享单车”这个曾经辉煌的行业,如同小说中怀揣梦想要改变世界的英雄在经历过了命运的波涛之后,终于发现想实现自己的梦想,要改变的恰是自己。


共享单车行业兴起的第二年,《2017年移动互联网行业盘点App榜单》中指出,ofo和摩拜两分天下,hellobike(哈啰出行)虽然在数据上排名第三,但只能勉强算得上是一个搅局者。

三年的时间过去了,曾经雄心勃勃要成为行业寡头的ofo已经伴随着创始人进入老赖名单沉沦下去,摩拜早已卖身投靠,hellobike借助阿里的注资成了所谓的”后起之秀“。

与ofo坚决不肯向资本妥协,最后只能被命运束缚不同,被资本收编的共享单车们暂时没有了生存问题的担忧。但迄今为止,仍旧没能证明其盈利能力,让共享单车虽无近忧,却有远虑。

共享单车是否具备盈利能力?资本接手之后拼什么?业内人士有自己的看法。


不缺钱的竞争


美团单车的管理层曾透露,如果按单量计算,目前hellobike第一、青桔第二、美团第三。而这三家在2018前后都投靠了互联网巨头。


互联网巨头,首要特征就是:不缺钱。

2018年1月,收购小蓝单车后,滴滴借其投放指标,在内部孵化出了青桔单车。2020年4月份,青桔单车融资10亿美元,创共享单车融资纪录。其中8.5亿美元来自滴滴出行内部,1.5亿美元由君联资本和软银提供。

摩拜卖身投靠,直接成为美团出行业务的一分子,扛起了美团本地生活服务的大旗。2018年融资估值50亿美元的摩拜以27亿美元“贱卖”美团九个月后,美团宣布摩拜全面接入美团APP,摩拜正式更名为美团单车,马路上的橙色共享单车旋即成为历史。

hellobike优先布局二三线城市,逐步深入一线城市。迄今为止其多达14轮的融资中4次出现蚂蚁金服的身影,2020年4月,其CEO杨磊在疫情的大环境下透露,2019年年末,hellobike新一轮融资到账的钱还没开始用,就碰到了疫情,现在是hellobike创业至今,账上现金储备最多的时候。算下来,hellobike已经融到了200多亿元资金。

资料来源 / 天眼查

既然都不缺钱,机会自然就少了,各方投资人都说,早已不看共享单车了。

2019年,被收编的各家不再“讨好”用户,而是纷纷提价,共享单车行业迎来了“1.5元时代”。多位业内人士分析称,共享单车很难再起价格战了。


其实,不用业内人士分析也能知道,没钱的创业者去和有钱有靠山的先行者打价格战,最终亏的只能是自己。从业者也心知肚明,靠补贴打价格战的方式不会长久。


业务、流量、生态



对于收购来的共享单车,巨头各有打算。并入大集团和生态中的共享单车,也需要调整心态,适应新的角色。

针对青桔新一轮融资高达10亿美元的融资,业内人士表示,Uber的市值只有500多亿美金,滴滴业务规模不及Uber,自身融资的进展都不明朗,是否能拿出8.5亿美金支持青桔?存疑。

但可以确定的是,对于滴滴来说,哪怕共享单车只弥补了出行大体系中最后五百到一千米的缺口,对于其出行闭环打造也大有裨益。

2020年,滴滴提出了新三年的“0188”计划:


  • 0重大安全事故;
  • 每天服务超过1亿单;
  • 国内全出行渗透率超过8%;
  • 全球服务用户MAU超8亿……


1亿单的“小目标”,传统业务四轮车承担5000万,两轮车4000万、国际化业务1000万。青桔具体的计划是在2020年上线20余个城市,投放200万辆,重点布局一二线城市。除此之外,青桔的电单车业务也在加速上线。

共享单车之于美团、阿里,更大的意义在于流量拉力和生态协同。

在外卖之外,美团正在积极探索第二收入引擎,流量变现是核心方向,最关键的是,美团有足够的战略诉求和资金实力来打这场仗,与阿里处境类似,美团在自身用户快速增长期过后,需要具有高覆盖率、高频等特性的共享单车业务带来二次用户增长。

流量加持外,共享单车还能强化美团、阿里的生态协同。这一点在美团身上的表现尤为明显,共享单车的使用人群可以进一步补充其用户画像,提供底层用户数据,有助于美团本地生活服务的协同运营和营销。

美团一直难掩出行野心,2017年,高姿态入场,直接挑起了已经平静的网约车市场,直到2018年3月,美团从南京打到300公里以外的上海,面对死命防守的滴滴,一年后不得不转为“汇聚”模式。



手里握着的共享单车,就成了美团在出行领域最重要的棋子。王兴在财报电话会议上表示:共享单车将是2020年核心的投资领域之一,公司内部的支持也会继续加大,包括增加营销和品牌推广。据北京市交通委相关数据显示,美团单车今年3月在北京地区的平均骑行量增长了187%。

相较而言,hellobike一直在对外弱化与蚂蚁金服的关系。

在4月底一次媒体沟通过会上,哈啰出行CEO杨磊多次强调“独立”二字。杨磊说:“哈啰是一家非常独立的公司,支付宝是我们的大股东,但并不是控股股东,公司仍然是由哈啰的管理层拥有最多投票权的公司,我们是一个相当独立的公司。”

目前hellobike的用户规模是行业第一,而独立性让它可以尝试更多的业务,比如一些不需要重资产投入的业务,意在探索盈利。它的业务圆心已经从共享单车向出行扩张,目前囊括了顺风车、电动助力车、充电服务等。

但阿里系花了大力气投资hellobike,显然不会轻易放弃共享单车这一块业务,蚂蚁金服可以利用共享单车这一超级流量,拓宽新的支付场景,推广支付宝移动支付,还可以为阿里建设智慧城市,补充二到五线城市出行最后几公里的大数据。


余生几何?



上个时代,草莽争天下,烧钱补贴拼资本,市场泡沫期过后,活着的共享单车背后都有了金主爸爸,但金主爸爸毕竟不是亲爹,而即便是亲爹,也没能力一直养着不挣钱的败家子。

美团创始人、CEO王兴曾表示,单车是比外卖、网约车更累更重的业务,而且看不到清晰的盈利模式。从美团点评此前的IPO招股书也可窥见共享单车的亏损情况。招股书显示,自4月4日美团收购摩拜以来,摩拜于2018年4月4日至2018年4月30日的骑行收入为1.47亿元,净亏损为4.07亿元,每天亏损达1500万。

美团倒是尚未对共享单车业务在财务上提出更多要求,但另外两位选手已开始着急。

hellobike在拿到最新一轮融资后,杨磊定下的目标是2020年实现盈亏平衡,而非以金钱换取规模和用户。

滴滴两轮车事业部总经理张治东在青桔内部立下的军令状是在春节后的3个月内实现毛利上岸。


理想很美好,但现实十分残酷。

低周转率、高损坏率、高丢失率严重影响着共享单车的盈利。

北京市交通委的数据显示,2019年上半年,北京市日均骑行量为160.4万次,周转率为1.1次/辆,下半年日均骑行量为127.2万次,较上半年下降了20.7%,日均周转率为1.4次/辆,较上半年增长了27.3%。

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城市交通研究中心副主任吴洪洋算了一笔账:“骑行一次1.5元,一天周转4次,那么一天的收入是6元,一个月就是180元,半年的骑行收入就能覆盖单车成本。”也就是说,单车的周转率至少要达到4次/辆,才能覆盖成本。

以过往历史的数据为例,悟空单车曾在重庆投放1000多辆车,丢失率高达90%,卡拉单车在福州莆田区投放667辆车,最终找回157辆,丢失率76.5%。


这还只是从经济效益的角度来看问题,从社会效益的角度看,无处安放的共享单车已经从其当初所号称的”解决最后一公里“变成了”堵塞最后一百米“。



公共交通和目的地之间,靠步行就可以完成的距离,最终因为大量的共享单车堵在公交、地铁站,造成了”最后五十米“的出行困难,让人们不得不选择共享单车来缩短通勤时间,但因此造成的共享单车”潮汐效应“又让堵塞从五十米延长到100米、200米……

虽然有业内人士谨慎乐观的表示,共享单车本身是具备独立盈利能力的,但基本条件是需要做到行业垄断,只有行业垄断可以结束竞争和取得定价能力。


很显然这种观点忽略了一个显而易见的问题,定价权并不仅仅是来自于对市场的垄断,更是来自于市场的认同,试想,如果三个月共享单车的消费比自己掏钱买一辆单车还贵,谁还愿意去在共享单车上花钱?


如今的”共享单车“早在其投入市场时,已经偏离了”共享“的概念,所谓”共享“,指的是提高产品利用率的”我有你用“,而非生产商放弃销售,改为租赁的”我造你租“。


在资本的支撑下,共享单车行业暂时进入了一个稳定的状态,但是自从诞生开始就从来没自己养活过自己的共享单车,如果不能解决盈利能力的问题,又能被养活多久?又能活多久呢?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uzhinan.com/hlw/3889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