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互联网 > 又是爆雷,这次是京东金融

又是爆雷,这次是京东金融

昨天写的文章《银行危机:送走中国银行,又来中信银行》突然就火了,在今日头条上阅读量到了23万,公众号平台上也创了一个新高。这说明这个事件真的是大家所关切的,这次中信银行估计确实得喝一壶的了。我看来下铺天盖地的评论,都是喊着说去注销中信银行信用卡跟银行卡等等,大家实在是对银行对于用户隐私的保护嗤之以鼻了,于是纷纷用脚投票了。这个事情真的是“天下苦秦久矣”,我们期待继续看看中信银行后续的动作。

前几年P2P特别火的时候,我就喊了很多年,让大家小心爆雷,不信你去翻翻我的公众号,真的不下10篇的文章呼吁大家远离P2P(《P2P罗生门》,《警惕,不要让P2P毁了你的人生》等等太多了),但大家看到利息收益都垂涎欲滴,纷纷都去买,结果这两年亏损的人比比皆是,真的是很难啊,做一个清醒的人实在是太难了。我身边朋友爆雷后巨亏的不在少数,可看着人家赚的钱,都不肯收手,最后就是损失本金了。

等P2P爆雷差不多的时候,接下来就是一些财富公司的爆雷了,比如诺亚财富、比如招商银行的钱端,比如平安的某某项目。今天要说的是京东金融,金融项目是刘强东给予厚望的,为了发展更好,公司名字都改了,京东金融改成叫做京东数科,是不是显得高大上了一些?但本质上是一样的。

这几天爆雷的京东金融的一个基金项目。基金的管理人是“基岩”资产管理公司,他们应该是挪用了这个项目的资金违规去炒美股中的中概股,然后最近美股不是暴跌嘛,于是该基金爆亏。原来投入100万的,现在净值就剩下31万了。你说这些投资人能不暴动吗?于是京东金融也跟着爆雷了。

这件事情跟此前招商银行爆雷的项目“钱端”非常类似,严格意义上说,京东金融只是这个基金项目的“承销商”,但由于他们在项目开始销售的时候采用了保底收益的策略,所以很多用户冲着京东的大牌子就买了,而且产品包装上动用了京东的品牌,于是很多投资人冲着刘强东与京东就买了。说实话,如果不是京东,大家可能连基岩这家公司都没听说过,京东是为这个项目背书了,于是出事之后,大家去找京东也是有理有据。可京东数科在处理这件事情的过程中,完全的是伤了投资人的心,整个办公楼搞的铜墙铁壁一样,保安林立,出事之后,基本上处于能躲就躲的状态,这下更是激化了矛盾。在基岩处理这事的过程中,京东一个人都没有出面,实在是说不过去。

讲到这里,大家应该比较清楚来龙去脉了,就像招商银行搞的钱端一样,相信法律会给一个公正的答复。

但要搞清楚京东金融的状况,我就得回去讲下刘强东以及刘强东寄予厚望的京东金融了。最近一段时间,刘强东频繁的退出一线业务的管理层,由于北美性侵事件的影响,我估计刘强东就算不想退,也得被投资人逼着退出一线了,毕竟把刘强东跟京东绑在一起,风险实在是太高了。关于刘强东的文章,我之前其实也写了很多,有兴趣的可以点击链接去看看(未老先退的刘强东),就不在这里再说了。

接下来要说说这个京东金融。其实很多京东用户都在用京东金融的产品,比如京东白条等等,这些是京东金融的基础业务,其实挺好的。但刘强东对于京东金融的定位一直是有摇摆不定,刚开始的定位是围绕京东的供应链做金融业务,这其实是非常稳妥的,这里边也确实有很多金子可挖,看看阿里巴巴就知道了,硬生生的把蚂蚁金服搞的越来越牛。

但由于京东金融起步比较晚,刘强东又寄予厚望,于是,做着做着就容易急功近利,于是就有一系列的“骚操作”出来了。其实这次爆雷也基本上在预期之内,而且这次爆雷也不是京东金融第一次被处理,去年年底的时候,京东金融因为外汇业务,被罚款3000万,就是他们急功近利的一个教训。但有时候就是这样,开弓没有回头箭,上路了就比较难以回头,金融这个业务范围太广了,看起来每个地方都有金矿,又加上落后于人,什么金融业务都想试试,导致忽略了金融的最本质的风险控制,于是,就开始一个雷接着一个雷了。

句总那些年也做了不少金融项目,其中就有P2P业务,做着做着就知道这里边真的是“水太深了”,“诱惑太大了”,加上互联网金融这么一个降维打击的概念,经常就容易忘乎所以,其实,金融的本质并不是其他的,其实就两个字“风险”,做金融其实本质是就是做风险管理,很多互联网公司其实借着互联网的东风,很容易忽略这个本质。

金融业务本来就是高大上的业务,再加上互联网这个金字招牌,那可以说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很容易就飘了,句总身边很多朋友,互联网+金融,一开始都干的风生水起,慢慢的就走下坡路了,做的业务规模小的时候,其实都还好,一旦做大了,就触碰到传统金融领域的风控问题,一旦忽略,就容易万劫不复。这些年,又是P2P,又是现金贷,又是互联网理财,又是金融科技等等,都是这么一回事,说白了就是在传统金融的锅里挖点粮食,人家不注意的时候可以挖一点,但一旦挖的多了,就会触了红线,这些挂着互联网金融“羊头”的业务,最终的命运就是走向终结。

句总身边有极少数的朋友能够全身而退,大部分要不是作为镰刀割着割着就割进去了,要不就是作为韭菜,被别人收割了。做的小的时候,大象根本不在乎你,做大了,人家一个脚指头就能把你踩死了,更不用说国家层面的监管了。像马云这种在夹缝中生存而且生存的不错的例子实在是不能够复制。马云是因为既做的早,又做的巧,而且经常动不动就去投靠下大佬,于是安全落地了。其他搞金融科技的,哪怕是贵如海航集团,都玩砸了,更何况那些小鸟。

做金融,要战战兢兢;要理财,千万别贪得无厌。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uzhinan.com/hlw/3740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