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互联网 > 凛冬将至,纯粹的实体经济还能扛多久?

凛冬将至,纯粹的实体经济还能扛多久?

1994年,互联网接入中国,那一年,我也才呱呱坠地。


1998年,中国出现第一笔网上订单,随后国内电子商务热潮翻涌。


2009年,阿里巴巴首届“双十一”,成交金额 5000 万元。


2019年,中国网上零售额 106324 亿元,比上年增长 16.5%。

互联网特点

25年的时间,我从襁褓之中长成入世青年,而中国电商早已成江湖。


「先是淘宝击退ebay,称霸C2C领域,后是京东、天猫成为B2C的两座高峰,再是O2O模式的美团和饿了么,最后是近年出现的“新零售”盒马鲜生这类P2C模式的“生活服务平台”。」

京东vs天猫

25年的时间,一二线城市市场日趋饱和,电商消费增量的主导人群,正在逐渐从大城市居民转变为三四线城市小镇青年。


日益成熟稳定的模式先驱者也都开始下沉,将项目业务拓展至下级城市及乡村。


互联网效应,包括其带来的经济效益,影响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当然,它对保守的实体经济也造成了“暴击”。


于是,即使是发展十分落后的城市中,实体商户也发现生意越来越难做,因为市场经济格局早已不从当年,顾客需求愈发难以满足了:


包送货吗?包安装吗?包退换吗?支付宝还是微信?跟网店价格一样吗?

诸如此类的问题应接不暇。

究其根源,正是互联网让顾客知道并希望获得与各类电商相同的服务。

纯粹的实体经济也正是在这种此处失望,彼处得望的情况下,不得不面临将至的凛冬。

2003年,复制国美模式的京东遭遇非典来袭,野心勃勃却遭遇坎坷的刘强东痛定思痛,决定关闭所有线下门店,主营线上商城才有了今日的成功。


17年后的今天,同样经受新冠疫情困扰的实体商户还未醒悟吗?


当然,疫情终将过去,人们也终将如往常一样自由走动,但电商模式却将进一步提升经济地位,纯粹的实体经济到底还能扛多久?还想扛多久?

我们完全能想象得到,纯粹的实体经营模式与羽翼渐丰的电商模式,它们正面交锋时会是怎样的“血腥场面”。


毕竟一二线城市早些年的“腥风血雨”,大家即使未能亲眼所见,想必也会有所耳闻。


而江湖传闻不仅仅是江湖传闻,龟裂的空手又如何能接得了那晃眼的寒刃呢?

互联网+”模式作为21世纪的重要议题,在中国这片肥沃土壤之上,它已被推演得蔚为壮观,但这还只是冰山一角。


至少目前可以肯定的是,它确确实实改善了人们方方面面的生活,而拥抱变化应当是我们迎接美好未来的正确姿态。


作为从商者,更应该积极参与其中,抓住这个历史机遇,了解互联网、熟悉互联网、结合互联网,才有可能捱过寒冬。

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只是,有多少实体商户能真正迎来属于自己的春天呢?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uzhinan.com/hlw/3527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