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互联网 > 从穷小子到京东帝国,刘强东用他的经历告诉你:普通人该如何逆袭

从穷小子到京东帝国,刘强东用他的经历告诉你:普通人该如何逆袭


江苏省有13个地级市,经济发展你追我赶,谁也不服谁,号称“十三太保”。



其中的“宿迁市”,算是“十三太保”里比较靠后的,如果不是因为两个名人,我至今可能都不知道它的名字。



一个名人来自两千多年前,就是“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项羽。宿迁有“项王故里”,有全国最高的项羽雕像,诉说着项羽豪气干云的一生。


另外一位名人就是刘强东,和他的老乡项羽有点像。这个男人有干大事的枭雄气概,又有割舍不掉的家乡情怀。尽管充满争议,却一往无前。



我们今天要讲述的,就是刘强东创立京东公司的前前后后,以及很多不为人知的故事。



1 .少年时代



1974年,刘强东出生在宿迁市来龙镇。



父母以跑船为生,有一种说法叫“世上有三苦,撑船打铁买豆腐”。为了生计,常年奔波在外。撇下5岁的刘强东,和3岁的妹妹刘强茹,寄养在外婆家。



因为父母不在身边,很多留守儿童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比如不服管教、厌学等。但在刘强东身上,却看不到这些负面的东西。



他从小就知道照顾妹妹,表现出男子汉担当的一面。上学后成绩优秀,总是第一名。



1992年,18岁的刘强东以680分的成绩考上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


其实以他的成绩,上清华最好的专业也绰绰有余。但刘强东听老师说,人大是培养政界的摇篮,上了这个大学,以后可以从政做官。



为了想做官,刘强东去了人大。在他的心里,从小就有一个当村长、当县长的梦想。从政做官,似乎才是普通人逆袭的阳关大道。



毕竟在90年代初,市场经济刚刚开始发轫,体制内才是最好的归宿。谁也想不到在以后的中国,商业会有那么大的影响力。刘强东也想不到,他在以后的日子里,会创立一个叫京东的公司。



2 .开饭馆折戟



从1992年到1996年,刘强东在大学四年里,勤工俭学,倒腾各种小买卖,想尽一切办法赚钱。勤劳聪明的他,不仅把自己的生活费问题解决了,还能往家里寄钱。



1996年,22岁的刘强东大学毕业,却面临一个窘境,人大社会学专业的他,别说从政了,连工作都不好找。也是事有凑巧,赶上一个老板转让饭馆,刘强东一盘算,开饭馆还是个不错的生意,就用大学期间攒下来的钱接手了,当起了饭馆老板。



那一年,32岁的马云在杭州捣鼓他的“中国黄页”,25岁的马化腾已经在深圳润迅公司干了三年的程序员,两年后他就创办腾讯。28岁的李彦宏在美国华尔街工作,接触世界最前沿的科技金融信息。



唯有相对年轻的刘强东,因为家境的原因,毕业后的起点很低。在风起云涌的互联网创业热潮中,他还没嗅到半点互联网的气息,也没找到以后发展的道路。



他的第一步,从开饭馆做起。



不知是幸运还是不幸,他的饭馆不到半年就关门大吉了。



原因是,他对饭馆员工过于信任,采购、收银什么的,全部放权给员工打理,他不怎么管,也不监督。



出身农村的他,对这些同样来自农村的员工抱有天然的同理心。他相信人心都是善良的,只要我用真心待别人,别人自然会用真心对我。



结果是,饭店的生意越来越糟。前台的收银小妹和后边的大厨谈恋爱,相互串通做假账,侵吞饭店利润。



了解到情况后,刘强东很伤心,赔了一笔钱,把饭馆关了门。



带着对人性的怀疑,刘强东进入了一家日企,从仓库管理员做起,学习现代企业的管理技术。同时,也对以前开饭馆的经历进行反思。



后来他说,饭馆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作为老板的他没有创建一套好的制度。



一味的相信人性是不行的,必须要用制度把人规范起来。好的制度能让坏人没机会做坏事,让普通人做分内的事,也能让好人有机会做更多好事。



很多人遭遇一次失败就一蹶不振,但有豪情壮志的刘强东从不气馁。即使见识到了人性的黑暗。多年以后,刘强东反思起来,还是认为问题是出在自己身上。



3.中关村市场的5年时光



1998年,在日企干了两年的刘强东,攒了12000块钱。刘强东用这个钱在中关村海开市场租了一个4平米的摊位,开始了第二次创业。



毕竟,给人打工是成不了大事的。在刘强东的心里,时时刻刻有着出人头地的强烈渴望。



新开的店名叫“京东多媒体”,主要卖光盘、刻录机等电子设备。



一个市场几千个摊位,刘强东在里边如同汪洋大海里的一条小鱼,丝毫不起眼。不仅不起眼,他还有他的劣势,当然也可以叫优势。



当时的中关村市场,卖假货成风,卖正品的反而是少数。据刘强东讲,同样一桶光盘,卖正品能赚10块钱,卖假货能赚100块钱,10倍的利润差,诱惑着无数人跳进去。



但刘强东就坚持了一个原则,不卖假货。从他柜台上卖出去的货,一律开发票。开发票是一种宣示:我卖的是正品行货,你随时可以来找我。



依靠这种略显笨拙,但又最有效的经营策略,刘强东在一片浑水的中关村市场建立了口碑,慢慢的脱颖而出,把京东多媒体做大,开了很多家分店。



如果不是2003年的那场“非典”,刘强东至今都想不到去网上做生意。当时,他的目标是做苏宁、国美那样的线下大卖场,没想到去互联网上折腾。



但非典的到来,倒逼着刘强东,不得不转向互联网。



17年前的那场疫情,虽然没今天严重,但对实体行业的影响也是致命的。京东的12个柜台无法营业,但仓库里堆积了那么多货,要尽快卖出去啊。



卖不出的话,全公司只能等着喝西北风。



不得已,刘强东组织员工到网上发帖子、打广告,在论坛上留言,说我们是卖光盘刻录机的,如有需要,请联系我们。



这种方式和网络流行的骗子没什么两样,所以基本没人相信。打了那么多广告,光盘也没卖去。最根本的,还是缺乏一个信任问题。



就在刘强东快绝望的时候,贵人出现了。当时的CDbest论坛的一个版主替刘强东说了一句话,他说我在中关村买光盘,一直买京东的,连买了5年,没碰到过假货,大家放心买吧。



版主的一句话顶的上刘强东他们发帖子一个月,依靠版主的关系,京东的货慢慢的打开了销路,支撑他走过了那一段艰难的岁月。



作为回报,刘强东也给了那个版主不菲的提成费用,毕竟人家帮了大忙。平时就很豪爽的刘强东,在这方面绝不会亏待人。



4.转型互联网



非典结束了,刘强东也尝到了互利网的甜头。



2004年开始,刘强东决定关闭京东所有线下的门店,全面转型互联网。



这个决定遭到了京东几乎所有的员工和高管的反对。



彼时的京东,已经是全国最大的光磁销售商,妥妥的细分垂直行业的老大。放着老大不做,去前途尚不明朗的互联网折腾个啥?



2004年的中国,互联网还是个远为普及的新生事物,全国也没多少网民,更别谈什么网购了。这个时候去互联网,不是找刺激吗?



但刘强东决定了的事,任是谁也改变不了。这种独断专行的领导力,有时候是缺点,有时候却是优点。



大部分人注定是缺乏长远眼光的,让少数人去决定,让大部分人去执行。



彼时的京东线下生意,虽然红红火火,但竞争太激烈,在层层代理商的传统零售体系下,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空间相当逼仄,利润像刀片一样薄。



刘强东意识到,线下店的好日子快要到头了,未来的生意肯定在网上。此时不进入,更待何时?



他有他的野心,他的目光不止局限在线下店。互联网就是一片未知的星辰大海,有豪情壮志的人,总想要去探索一番。



2004年1月1日,京东多媒体网站(www.jdlaser.com)正式上线,这是一个相当粗糙的网站,但它宣示了京东即将迎来一个新的时代。



5.向全品类扩张、自建物流



京东上线之初,主卖3C电子产品。显而易见,京东就是从电子产品起家的,对这个更熟悉。



也赶上了那些年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京东发展很快。在电子产品领域,做到了举足轻重的位置。



但仅仅做电子产品,刘强东是不满足的。他的野心帮助他这样思考:如果有一个客户浏览了京东的网站,买了京东的电子产品,想买点别的,但京东没有,还要去淘宝逛,那不是一种巨大的浪费吗?



既然已经把招牌立起来了,为什么不多卖一点货呢?



反正网站是虚拟的空间,不像实体店一样,摆放一件货品,就要占用一个位置。



基于此,在2007年的时候,京东决定向全品类扩张。



简单来说,就是啥都卖。除了电子产品,大家电、服装、食品、图书,甚至家具,都可以在京东买到。



这也是一次具有实质意义的转折。



京东从一个单一品类的网站变成全品类,体量更大,销售额更高,当然,影响力也更大。



试想一下,如果今天的京东只卖电子产品,他可能会做的更精细,但规模太小,始终无法与互联网巨头抗衡,抗风险能力自然更弱,或许在某一天,他就被更大的网站给收购了。



大鱼吃小鱼的道理,刘强东不仅懂,还去身体力行的做。



2007年的时候,刘强东还做了一个重大的决定。这个决定直接影响了现在的互联网物流格局。



没错,就是京东决定自建物流体系。



原来的网站卖货,都是找的第三方物流或快递,但那时候的快递行业,还远没有今天的成熟和高效,卖家发完货,交给物流后,买家十天半月也收不到货。还有货品丢失的问题、暴力装卸的问题,让京东疲于应付。



终于有一天,刘强东受够了。他决定自建京东自己的物流。



当他提出这一决定时,不出意外,还是受到了高管们的集体反对。自建物流,谈何容易啊,需要各地都要有仓储中心,需要大量招聘配送人员,需要购买大量运输车辆。这是典型的重资产模式,哪一样不需要用钱?



可以说,自建物流的前期,必须要用钱烧出来。



刘强东有一个朴素的逻辑,他认为赚钱的事先不考虑,只要能降低客户的成本,提高效率,即使现在不赚钱,将来赚钱也是迟早的事儿。



6.融资与上市



事实证明,这一步他也走对了。



最明显的一个事实就是,在疫情肆虐的今天,快递行业能坚持营业的只有三家,一个是中国邮政,一个是顺丰,还有一个京东。



但这一路走来,确实不容易,最困难的,就是烧钱烧的厉害。



有好几次,京东差点都因为资金链断裂而倒闭。幸运的是,刘强东都在关键时刻融到了钱,扛了过来。



2008年,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资本大幅度收紧,基本没人再愿意往企业投钱了。刘强东每天都在为融资四处奔波,见投资人,介绍京东的模式,劝他们往京东投钱。



最忙的时候,一天要见好几个投资人,但人家都对京东的重资产模式表示怀疑,不肯投。



到2008年年底的时候,刘强东快坚持不住了,他盘算了一下家底,除了够付供应商的货款,还能给员工补偿三个月的工资。想着如果实在不行,再过一个月就遣散员工,关门大吉。



但本质上,刘强东是个不服输的人啊。他不想就此放弃辛辛苦苦打拼了那么多年的事业,也无法遣散跟了他那么多年的员工。



那一段时间,他整夜整夜的失眠,不知不觉,额前竟然生出了一绺白发。现在,这一绺白发已经成了刘强东典型的标志。



也算刘强东的运气好,到2009年1月的时候,刘强东收到了今日资本领投,联合其他私募共同投资的2100万美元,算是解决了刘强东的燃眉之急。


说起这个今日资本的老总徐新,也算是刘强东的贵人。



2007年,刘强东的第一笔投资,就是今日资本的1000万美元,因为这1000万美元,刘强东有了向全品类扩张的底气。



现在生死存亡时刻,还是靠徐新撮合成了一笔投资,给刘强东续命。



不仅仅是徐新,在京东融资的历史上,还有一个关键人物,也在关键时刻帮了他一把。



没错,就是高瓴资本的张磊。


2010年的时候,刘强东又撑不住了,没办法,物流烧钱太厉害了。这个时候,遇到了同样是人大毕业的校友张磊。



校友见面,就比较好说话一点。刘强东在张磊的办公室里聊了3个小时,张磊就决定给他投钱。至于投多少,双方略有分歧。



刘强东的意思是我再要7500万美元就够了,别给我那么多。张磊说,我帮你算了算账,你这个物流是重资产模式,要想把自建物流弄的像个样子,必须要花更多的钱,在我看来,起码还要3亿美元,所以我要么一份不投,要么就投3亿。



刘强东想了想,也只得同意了,虽然高领资本靠这笔投资成为了京东的第一大股东,但刘强东拿到这笔钱后,京东的发展就如虎添翼,自建物流搞的风生水起。



后来在张磊的撮合下,京东和腾讯又开展战略性合作,腾讯投资京东,对抗在电商领域如日中天的淘宝。



有了这么多强力资本的支持,刘强东的事业发展的更为顺利。



2014年5月22日,京东在纳斯达克上市,上市当天,股价就冲到国内互联网企业第四的位置,仅次腾讯、阿里巴巴、百度这三巨头。


当天刘强东发表上市感言:“我用了20年时间,从宿迁走到北京,又花了20的时间,从北京到了纽约。”



人生至此,已达巅峰。穷孩子出身的刘强东,终于有了和那些大佬平起平坐的机会。



7.英雄难过美人关



事业成功后,爱情也获得了大丰收。



2015年8月8日,刘强东和章泽天在北京领证。同年10月1日,在澳大利亚举行婚礼。



被无数人奉为女神的奶茶妹,被大他19岁的刘强东抱入怀中,让人不由得感叹,美女爱英雄这句话,诚非虚言。



但在一次央视的采访中,刘强东说了一句让网友传成段子的话。



主持人史小诺问,章泽天除了漂亮,能干吗?



刘强东说,我这个人脸盲,分不清漂亮不漂亮,我就是喜欢她的简单、善良和纯粹。




因为这一句话,刘强东有了“不知妻美”的名声。


虽然脸盲不会审美,但刘强东还会犯一些错误。



2018年9月,刘强东在美国被指控性侵,一时间,舆论哗然。有人认为这肯定是个阴谋,有人认为并非空穴来风。



人言可畏,积毁销骨,事件发酵下,京东股价连续下挫,市值蒸发72亿美元。



如此损失,不可谓不大。



事件已经过去一年多,这一年多内,刘强东再也不高调露面,只埋头做事,一点点的把损失给找补回来。


武汉疫情爆发时,因为京东有自建仓库的优势,配送物资及时到位,还受到了钟南山的点赞。



而京东物流在这次疫情中的优越表现,终于把刘强东的形象慢慢修复,京东的市值也重回巅峰。



看成败,人生豪迈,只不过是从头再来。



8.富贵还乡



无可否认,刘强东是个人生赢家。他对财富的处理方式上,和他两千多年前的项羽老乡有点像。



项羽说了一句话,“富贵不还乡,犹如锦衣夜行”。



刘强东也有这个观念,过年时,他带着奶茶妹回村里,见到60岁以上的老人,每人给发1万块钱。



很多老人感叹,就算是亲儿子,也没给这么多钱的。



不仅如此,他还把京东的全国客服呼叫中心建在老家宿迁,用来支持家乡发展。



因为刘强东的带头作用,百度、当当、网易等互联网企业也把呼叫中心设在了宿迁。呼叫中心已经成为了宿迁的特色产业,带动了几万人就业。



很多人说,富贵还乡是一种显摆,但我认为,刘强东的所作所为,更多的是一种回报家乡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当初刘强东在家当留守儿童,没少受到村里邻居照顾。现在功成名就了,回报乡里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刘强东虽然起点低,创业屡遭挫折,甚至愁白了头,但他从不轻言放弃,一直步履不停,向上生长。



你要相信:命运给你一个低的起点,也给了你一个绝地反击的机会。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uzhinan.com/hlw/3398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