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互联网 > 腾讯零售之心不死

腾讯零售之心不死

经常会听到业内有这样的说法:"阿里做社交之心不死",而对于另一个社交巨头腾讯而言,或许也一直未曾停下向零售行业拓展的脚步。

早在2014年,腾讯就与百度、万达联手成立了一家飞凡电商公司,据说要在5年内投资200亿,打造一个全球最大的O2O平台。彼时,腾讯主要是起"连接器"的作用,将其账号体系接入万达的电商系统,说白了就是万达零售的一个辅助者,出钱出力的都是万达。而这样一个响亮的"腾百万"联盟,仅仅存活两年时间。

随后,腾讯渐渐从一个被动的参与者变成了主动的进攻者,在零售行业内大肆开疆拓土。2018年,腾讯内部还专门成立一个腾讯智慧零售事业部。前不久,腾讯智慧零售又搞了一个大动作:

自2月18日起,微信将在深圳地区开放"智慧零售"的入口,用户可以通过微信客户端"我-支付-腾讯服务-智慧零售"访问腾讯智慧零售小程序。目前已经接入的商家包括每日优鲜、永辉、优衣库、沃尔玛等。据悉,智慧零售的入口目前先在深圳落地,此后陆续将在北京、上海、广州、重庆等地上线。

有业内人士认为,这或将是腾讯打通社交平台、内容平台、零售平台三者的重大举措,有望实现零售行业线上线下的全场景连接。那么,从"腾百万"联盟的没落,到腾讯智能零售的崛起,被质疑为没有零售基因的腾讯,是如何在零售行业中混的风生水起的呢?

零售行业,永远不可能只有一个巨头

提及现在的零售行业现状,阿里巴巴称得上首屈一指,但仍尚未独霸线上零售,更遑论在中国零售总额中所占的比重了。

数年前,马云与王健林打了一个赌,核心是线上与线下零售的市场份额。尽管这些年以来,线上零售的市场份额在不断扩大,但依然无法撼动线下门店在零售行业中的重要地位。

对此,"狡猾"的马云与2016年抛出来一个"新零售"的概念,再也不提线上与线下零售的区别,将其合二为一,从而避开了线上与线下的纷争。

实际上,由于中国人口消费层级的不同,地域文化等因素,"人货场"三要素每一个方面细微的改变均可能促使零售行业发生一定的迭代,从而促使中国零售业态错综复杂。仅以渠道而论,最初的供销社系统,厂商的深度分销体系,以及如今五花八门的各种渠道,并行与中国各个省份,唯一的差别的孰强孰弱的问题。譬如说,新疆西藏等地不包邮,电商可能就没有苏浙沪一带发达。

处于这样一种环境中,中国零售不可能处于一种业态的统治范围之内,更不可能只有一个零售巨头。据全球知名市场研究机构eMarketer2019全球电商市场研究报告显示,阿里巴巴旗下的淘宝网和天猫过去一年平台GMV达5150亿美金和4320亿美金。但相对于中国社零总额而言,所占的比重依然相对较小,且在汽车、房产等行业的渗透率更是低的可怜。

这也同时意味着,中国不可能存在一个零售巨头。而栖息在大巨头羽翼下的中小微企业,在计算各自利益的前提下,或者会倒下淘宝天猫,或者则倒向其他平台,比如说腾讯。缘来缘去,皆是利益使然。

流量支持,技术赋能

腾讯手中之筹码,无疑是社交,而社交的主体是"人"。从个人消费者层面向"货"推进,渐渐衍生一盘腾讯的零售大棋局。

在腾百万联盟破产的同时,依靠微信这一社交工具而兴起的另一个群体与日俱增,他们还有一个专门的名字——微商。这种以人为中心,以社交为纽带的新商业,打破了原本商品销售需要的资质、资金等诸多门槛,成为一种全民创业的典范。

而对于腾讯而言,微商的存在将消费者沉淀在自身的社交网络中,又使得一部分商家将自身的"货物"以数据的形式呈现在微信生态中,藉此,腾讯在社交场景中的零售由此逐渐发展壮大。

可以说,去中心化的腾讯正在让众多消费者变成了二级、三级营销渠道。而与此同时,淘宝、天猫对于大商家的流量倾斜机制使得小商家越发玩不起,从而向微信"倒戈"。

当然,由于门槛较低,在微信体系的商家、消费者也呈现出杂乱无章的特征。因此,将线上场景正规化、效率化的工具、平台也应运而生,出现了微盟、有赞、云集等更多不同的企业。而他们与微信之间的合作,则构成了腾讯零售的基本框架。

在这个体系中,腾讯就像是一个底层的技术服务商,提供基于底层安全、SaaS、AI、金融等基础服务,在上面则是有赞、微盟等各种技术工具,帮助品牌商做用户触达、复购与客服等中间环节的服务,最后一层才是分销的微商、个人消费者。

似乎,腾讯并没有介入零售行业更多,但执掌着零售最关键的"利器"——流量,以及最底层的工具和技术,而这却是腾讯零售得以扩展的根本。值得一提的是,在这样一种"去中心化"的逻辑中,基于微信的社交流量,如拼多多等开拓新颖玩法的社交电商日渐兴起,有的已经上市,有的还在积蓄实力,但无论如何,都很难再逃离腾讯的圈子。

持续加码零售,2B试验田

实际上,除了流量之外,腾讯的另一只手也伸向了零售,那就是投资。比如,在微信生态体系下的有赞、微盟等,以及原本不在微信覆盖下的传统零售业态。

在电商领域,腾讯与京东之间的合作成为一个典型的案例:通过投资京东,成为京东的第一大股东,腾讯将京东变成其零售版图中最重要的一个"模块"。而唯品会、蘑菇街等相对垂直的电商平台,得到腾讯的注资和流量加持后,也成为腾讯零售生态的一部分。拼多多等社交电商平台,则更是离不开腾讯的支持。

此外,自2017年以来,腾讯还相继投资了华润万家、沃尔玛、永辉超市、家乐福、武商联集团、步步高等6家在全国拥有相当知名度的线下商超。截止2019年6月12日,腾讯系的企业拥有百货及购物中心141家,超市及便利店9038家。以零售数字化改造为出发点,腾讯零售的触角进一步拓展至线下。

综合来看,腾讯并没有亲子下场,但却通过投资的方式,利用流量和技术来为零售业务服务。不得不说,这是一种"聪明"的做法。毕竟,根据业内人士的估算,零售行业的净利率大约是在5%左右,业务也相对繁重,这是腾讯不擅长而又难以接受的地方。

而在腾讯原有业务的高利润下,腾讯可以借由投资来完成在零售等行业的布局,这对于旗下的微信等社交流量变现、金融支付等业务的拓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此外,腾讯零售以与B端零售企业合作的方式,将有助于腾讯云、安全、LBS等技术的进一步推广,夯实2B的根基。

作为一个涉及到国计民生的行业,零售是一个距离消费者距离最近,最容易产生粘性的行业,也是腾讯无论如何也不能放弃的一块蛋糕。而在"去中心化"的战略下,腾讯未曾亲自披甲上阵,但却以流量和投资继续在零售行业持续前进。至于能否成为零售巨头,还需等待时间来证明。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uzhinan.com/hlw/3290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