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互联网 > 比成功更重要的是,选择一个高起点叠加式进步

比成功更重要的是,选择一个高起点叠加式进步

马云卸任那天的演讲,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这几句话:

过去20年,有人说马云你运气真好。阿里巴巴真厉害。

其实不对,阿里巴巴犯过的错不比任何一家公司少。

但关键时刻我们做出过正确的选择。

关键时刻做出正确的选择,这句话本身就需要决策者的胆识气度、对当下时机的精准判断、对内外环境的微妙感知,甚至还需要对利害关系的谨慎把握。

选择一个比较高的起点,往前走一步都要积蓄更多的势能,让每一步都成为下一次进步的基点,而不是每一次都要重新开始。

否则走得再远,都是原地踏步而已。

追求可叠加式的进步,让成功从偶然变成必然

韩寒曾经写过一篇文章,说自己经常因为在各个方面都练了两下子,就对专业领域的选手不屑一顾,总觉得自己分分钟能把对方干趴下。

结果不是在足球场被小学生碾压连进20个球,就是被潘晓婷这样的九球天后暴击一整晚。

说到底,很多人可能在某些方面偶然取得了看起来非常不错的成就,误以为自己就真的很厉害,继而对专业人士的能力和素质不屑一顾,用韩寒的话说就是:

我对这种力量一无所知。

熟悉网球的朋友都知道,在网球比赛中有一个ace球,你能发出ace球就代表能直接得分。

一个非专业的二流球手,偶尔也能发出ace球,但那种成功很难复制,而真正的高手可以在一场比赛中不断发出ace球。

号称“20世纪最优秀的网球选手”之一的伊万尼塞维奇,他曾在一年内的正式比赛中发出将近1500个ace球。

和业余选手相比,他的动作标准,更重要的是每次发球动作一致性极高,简直就像一个发球机。

很多时候那些看起来无法逾越的成功,往往就来源于这些单调的重复。

人们常常被成功时的惊艳所吸引,却忽略了那背后千万次甚至忽略不计的积累。

美国开国元勋亚当斯说过:

“我必须学习政治和战争,我的儿子才有机会学习数学和哲学,这样他的孩子,也才有机会学习艺术。”

任何一项伟大的成就,都是在此前的基础上不断有效叠加,学习如此、行走如此,连一个人的财富积累也是如此。

偶然的成功,不代表拥有长久的成功。

偶然的失败,却能推倒所有的成功。

放弃短期机会,让每一步都尽可能少走弯路

从古至今,有无数著名人物的成功,无不得益于对人生旅途中减法的把握:

李白放弃了富贵,却留住了“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傲骨;

东晋的陶渊明,毅然放弃了当时世人竞相追逐的功名利禄,回到了山间田野,才获得了那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悠闲;

钱学森舍弃了美国优厚的待遇,克服重重阻力,毅然回国,为新中国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得到了国人的赞誉……

所以,我们不仅要承受减法,还要学会享受减法。承受减法,往往是被动的,而享受减法则是主动的。

要敢于放弃,所有不能对长远发展有用的短期机会。

而敢于放弃那些充满诱惑性的短期机会,对一个人的格局和眼界有着巨大的考验。

最关键的是要学会做减法,专注在某一方面,将一件事做到极致。

有人说:做自己擅长的事,容易陷入能力陷阱,会形成路径依赖,最终进入死循环。

在《肖申克的救赎》里就有这么一个情节:

有一位在监狱中呆了五十年的老犯人托马斯,因为已经适应了监狱的生活,所以他出监狱后,因适应不了外边的生活,上吊自杀了。

可是,托马斯自杀真的是因为能力陷阱吗?

那为什么肖申克成功逃出来后,能过上正常生活呢?

其实,不是擅长的事产生负面影响,而是习惯产生的负面影响。

那习惯和擅长有什么区别呢?

习惯是反复的做一件事;

擅长是在习惯的基础上,不断更新迭代。

回到例子上来说,即老人是习惯监狱生活,所以只能生存在监狱;

而肖申克擅长生活,所以他能在监狱和外界生存自如。

要知道,做自己擅长的事并不会陷入死循环,做自己习惯的才会。

聚焦自己擅长的领域,将每一步都变成后来继续前进的基础,无论对于企业还是个人,这都是非常务实的基业长青之道。

就拿财经媒体来说,没有哪个成功的网站/微信公众号是能够面面俱到的,而是各具特色。

华尔街见闻,以传递海外财经资讯为主;虎嗅网,主要贡献创新创业领域的商业资讯;雪球,专注于股票投资交流;吴晓波频道,聚焦于泛财经和企业史……

物是如此,人也是如此。

如果能坚持做到高倍数成长,可叠加式进步,即使起点低,即使30岁还不富裕,10年后的成就也是不可限量的。

舍弃不愿舍弃的,聚焦长远着眼未来

曾国藩曾经说:

“凡办大事,以识为主,以才为辅;凡成大事,人谋居半,天意居半。”

有时候那些看起来先天条件极好,一出生就注定成为赢家的人,最后却总在历史面前摔了个大跟头,不是他们不够聪明,而是恰恰是因为他们条件太好,而根本没有往前一步的野心。

过分强调现在的拥有,本身就是这一种封闭式思维。

那些想要得到更多的人,永远都在聚焦长远着眼未来,想要成为众人满意的那一个,注定要比普通企业和普通人付出的更多。

而实际上,阿里巴巴大可不必做这些费力不讨好的事情,但就像他去年在公开信中说:

“我想回归教育,做我热爱的事情会让我无比兴奋和幸福。”

他设立了教育基金资助贫困生,开展计划资助乡村教师,甚至建立了一所学校,专门贯彻他注重素质培养,避免分数决定一切的教学理念。

往前一步,生死未卜。后退一步,安安稳稳。

这本身就是一个眼前利益和未来愿景权衡比较的过程而已。很多时候,一个人格局的大小,决定了成就的顶点。

其实,作为一个普通个体,你未来的发展,也是由你今天每一处的微小选择而导致的。

在对的环境和对的时间,找到对的人去做对的事,去创造可以无限叠加的进步和积累。

这个时代谁不知道赚快钱的道理?

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职业生涯,偏离主业都是非常危险的事情。唯有在自己擅长的领域,久久为功,持续发力,我们才能打赢一场漂亮的持久战。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uzhinan.com/hlw/323130.html